兒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專家提醒——
“小口腔”有“大文章”(呵護幼苗成長)
近日,上海市徐匯區牙病防治所的醫務工作者來到西藏自治區浪卡子縣普瑪江塘鄉,為當地居民普及口腔保健知識並進行義診服務。圖為7月8日,徐匯區牙病防治所醫生周曼莉在教小朋友如何正確刷牙。 |
劉敏,北京口腔醫學會科普部部長、主任醫師,長期致力於齲病、牙髓病等口腔疾病的預防和治療,在口腔健康科普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俗話說:“牙不好,疾病滿身跑。”口腔健康與全身健康密切相關。兒童時期的口腔健康不僅關系到孩子的生長發育,還對其一生的健康有著深遠影響。兒童青少年有哪些常見的口腔健康問題?應如何科學有效地保護牙齒?北京口腔醫學會科普部部長、主任醫師劉敏近日接受本報記者採訪,解讀“小口腔”裡的“大文章”。
保護孩子口腔健康從備孕開始
“我家孩子從小認真刷牙,也很少吃糖,怎麼牙齒還是那麼糟?”“保護孩子的口腔健康,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少家長常常發出這樣的疑問。
“很多人說口腔保健要從孕期抓起,因為寶寶的乳牙在媽媽懷孕期就開始發育形成了。其實,我們建議婦女在懷孕前就做好口腔的自我保健,因為孕媽媽的口腔健康與其自身以及胎兒的健康都密切相關。”劉敏介紹,有研究發現,患牙周病的孕婦出現早產和生出低體重新生兒的風險增加﹔如果孕媽媽口腔內有多顆未經治療的齲齒,在孕期可能發生牙疼又不便治療的情況,在寶寶出生后,致齲細菌可能通過母子親密接觸傳給寶寶,增加寶寶的患齲風險,“與嬰幼兒密切接觸的監護人,包括孩子的爸爸、奶奶、姥姥等,都可能把口腔中的致齲細菌傳給嬰幼兒,建議都要進行口腔檢查和治療﹔育齡期夫婦在備孕時更要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做到不帶牙病懷孕,給孩子的口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
2019年,國家衛健委印發的《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明確提出,開展生命早期1000天口腔健康服務,將口腔健康知識作為婚前體檢、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孕婦學校課程重點內容。
生命早期1000天是指從女性懷孕的胎兒期(270天),到孩子出生后兩歲(730天)這一階段,這1000天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一個人生長發育的“機遇窗口期”。劉敏表示, 關注生命早期1000天非常有意義,嬰幼兒的乳牙從發育到萌出基本都在此期間。
“人的一生共有兩副牙列:乳牙列和恆牙列。乳牙列由20顆乳牙排列而成,上、下頜各10顆。”劉敏介紹,新生兒剛出生時沒有牙齒,出生6個月左右開始萌出第一顆乳牙,到2歲半左右20顆乳牙基本萌出完畢。到了6歲,孩子開始長出恆牙替換乳牙,恆牙一共有28—32顆,約在12歲左右時完成全部替換。
孩子7歲前需由父母幫忙刷牙
對於孩子而言,應該從什麼時候開始清潔口腔?
“寶寶還沒有長牙時,就可以開始清潔口腔了,最晚從長牙后開始刷牙。”劉敏介紹,在長牙前后,牙齦會有腫脹、發痒等不適,寶寶可能有哭鬧不安、流口水等,家長可以用干淨的紗布蘸些涼白開擦拭牙齦來緩解寶寶的不適,讓寶寶逐漸適應清潔口腔,為長牙后養成刷牙的習慣打好基礎。
“從預防齲齒的角度出發,寶寶下面兩顆乳牙露頭后,就可以開始刷牙了。”劉敏建議,家長要盡快過渡到用正常牙刷給寶寶刷牙,普通刷毛的牙刷清潔效果最好、使用最方便。3歲前,寶寶還不會漱口,每次刷牙用大米粒大小的牙膏﹔隨著牙齒萌出的增多,牙縫逐漸變小,建議使用牙線來清潔鄰面的菌斑軟垢。3歲后,寶寶會漱口了,推薦使用黃豆粒大小的牙膏來刷牙。7歲以下的孩子自己不能獨立把牙齒刷干淨,父母要堅持每天早晚2次幫助兒童清潔口腔,睡前1次尤為重要。口腔清潔包括刷牙和用牙線,注意要面面俱到,不能有遺漏。同時,推薦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孩子7歲以后,一般能自己提供基本的口腔衛生保健(刷牙和使用牙線),父母要根據孩子的情況,定期檢查牙齒是否清潔到位。此外,父母還要定期帶孩子接受專業的口腔檢查,建議每半年檢查一次。
控制吃糖頻率比控制吃糖量更關鍵
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的調查結果顯示,中國5歲兒童乳牙齲患率為70.9%,12歲兒童恆牙齲患率為34.5%,兒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值得注意的是,未經治療的齲洞不會自行愈合,如果不進行干預,其發展的最終結果是牙齒喪失。
為什麼兒童齲病患病率呈上升趨勢?“口腔的患齲增加往往和經濟相關,很多國家都有這種經驗——經濟發展好了,國民吃的食物精細化程度提高了,細的、軟的、含糖的食物攝入增加了,患齲情況也就逐漸增多。”劉敏強調,家長是孩子口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尤其在孩子1—2歲時,要注意科學喂養。
“如果寶寶1歲后含奶瓶入睡(包括母乳和配方奶),齲齒的發生幾乎不可避免﹔寶寶1歲后吃夜奶(包括母乳和配方奶),也幾乎等同於得齲齒。”劉敏說,齲病是口腔中的致齲菌分解糖分產酸、腐蝕牙齒的結果,寶寶的齲齒也一樣:奶中的糖分被致齲菌發酵產酸,乳牙長期浸泡在這種酸性環境中,牙體組織容易遭到破壞,形成齲齒。含奶睡覺和夜間頻繁吃母乳是發生乳牙齲最主要的原因,1周歲后的寶寶不建議再喝夜奶﹔1歲以后的寶寶,除喝奶外,會逐步嘗試少鹽、少糖、少刺激、淡口味的輔食,寶寶不會漱口,喝完奶或吃完輔食后可以給寶寶喝幾口溫白開水,可以達到簡單清潔口腔的目的。此外,溫白開水也應是寶寶的日常飲用水,不要添加蔬菜汁、維生素、鈣片等,如果需要補充上述營養,應在短時間內喝完,不應作為日常飲水。
既然糖是引起齲齒的主要原因,為預防齲齒,是否應該嚴格控制孩子對糖的攝入?
“一味地強調控糖並不科學。”劉敏強調,控制吃糖頻率比控制吃糖量更為關鍵,想給寶寶吃糕點或零食時,可以適量隨餐吃,但要盡量避免兩餐之間攝入零食。想給寶寶喝鮮榨果汁、蜂蜜水等含糖的飲料時,可以改用杯子或碗和勺子喝。進食后記得刷牙或漱口,以減少糖分在牙齒表面停留的時間。
做好自我保健是預防齲齒的根本
有人認為“乳牙壞了不用治,反正遲早要換掉”,這個觀點對嗎?
“當然不對。乳牙壞了影響孩子的咀嚼、發音,引發的炎症和疼痛是現實的。乳牙如果壞得嚴重,恆牙的發育也會受影響。”劉敏說,乳牙是恆牙發育的指南針,每顆乳牙下面都有一顆正在發育的恆牙胚,乳牙壞了如果沒有及時治療,有可能影響下面的恆牙胚胎和以后的恆牙健康﹔如果乳牙因為嚴重齲壞而過早拔除了,可能導致以后恆牙萌出的空隙不夠而長出參差不齊的牙齒。
“恆牙列中最早萌出的牙齒是第一恆磨牙,它在乳牙列的最后面,是一個大牙,上下左右各一顆,共4顆。由於它常在孩子6歲左右萌出,所以又叫‘六齡牙’。”劉敏說,第一恆磨牙特別重要,而且容易齲壞,還被很多家長誤認為是乳牙,必須重點保護,第一恆磨牙有一個專屬的防護措施——窩溝封閉。
“當我們張開嘴,能看到后邊大牙的咬合面(咀嚼食物的一面)是凹凸不平的,凹陷的部位就叫窩溝。有些孩子的窩溝比較深,食物和細菌嵌塞進去,家長很難用牙刷清潔到位,蛀牙很容易從這些縫隙開始,醫學上稱這種齲為窩溝齲。”劉敏說,窩溝封閉是國際上成熟的預防第一恆磨牙齲壞的適宜技術,也是中國兒童口腔公共衛生項目的主要干預措施。它是指把材料涂布於牙齒的窩溝點隙,形成一層保護性的屏障,把牙齒的溝裂點隙填平,這樣一方面食物殘渣不容易滯留在牙齒表面,另一方面口腔清潔變得更容易。
當然,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需要窩溝封閉。專家介紹,孩子患齲風險高,窩溝深、不容易清潔,就需要進行窩溝封閉。如果窩溝淺,孩子患齲風險低,就不需要封閉。如果第一恆磨牙已經齲壞,需要補牙,也不能封閉。除了窩溝封閉,為適齡兒童進行牙齒涂氟也是常見的預防齲齒的做法。
“窩溝封閉和涂氟只是防齲的方式之一。”劉敏強調,做好自我保健才是預防齲齒的根本——少吃零食、吃健康的食物、進食后充分漱口、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有效刷牙、使用牙線,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才能保護好口腔健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