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3月29日電 (張歌)有一種食堂叫別人家的食堂。在春天來臨的時候,你們吃青團了嗎?軟軟糯糯圓乎乎的團子,吃一口便品到了春天的味道。上周,中國人民大學北區食堂一層江南風味窗口開始供應,肉鬆蛋黃團子、鬆仁豆沙團子和薺菜鮮肉團子穿上精心設計的新衣裳亮相。
“為了保証品質和口感,蛋黃是從咸鴨蛋裡現挖出來的,豆沙餡裡加了鬆仁和金橘碎,口感更豐富。”中國人民大學后勤集團總經理宋大我告訴記者,青團自開賣以來,十分受歡迎,每天能賣2000個。
東區食堂的豆沙餡南瓜面包、竹筒飯、烤魚,中區食堂的年貨禮盒,西區食堂的比臉還大的山東棗饅頭,北區食堂的重陽糕、小龍蝦飯、青團、東台魚湯面……中國人民大學食堂打造了一個又一個“網紅”食品,如何“俘虜”學生的胃,人大有自己的辦法。
據悉,人大食堂工作人員會提前對學生們進行菜譜問卷調查,由統計學院的師生進行大數據處理,篩選出最有用的信息﹔經過反復推敲食材和口味,好的食品出鍋后,包裝就交給藝術學院的學生來設計﹔涉及到新媒體宣傳,新聞學院的學生是不二之選。
宋大我表示,不能把學生當做消費者,而是當做自己的弟弟和妹妹,想方設法給自己的親人提供最好的美食,隻有用心,才能讓更多的學生愛上吃“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