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本次採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絲路溯源,從千年前的歷史開始,也從西安的博物館開始。7月25日下午,2017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一行來到大唐西市博物館。這裡是了解絲路文化的重要場所,沉澱了中華民族千年的文化和歷史,也是開展社會教育、展示傳播古都西安悠久歷史文明的重要窗口。
在大唐西市博物館內西市“十字街”遺址,千年前的店鋪地基、排水溝道、道路與車轍印記等唐代歷史遺跡依然清晰可見。走進展廳,備受矚目的是造型獨特的唐三彩和陶俑,古代工匠們塑造出來的姿態不一的駱駝和人物是藝術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唐代壁畫中的人物造型典雅,透露出來自盛唐的繁華。博物館琳琅滿目的展品為我們展示了燦爛的民族文化,我們從這些歷史文物中也看出中華文化在西安的溝通和交融,看到演變的歷史中民族之間的融合。
導游語氣自豪地告訴我們,在西安的街頭,就算是垃圾桶的設計都帶有文化的印記。唐詩、樂器等文化元素通過不同的方式出現在西安街頭。文化西安,魅力古都,這座城市經過歷史沉澱下來的藝術氣息,從古至今,綿延不絕。
來自北京的“藝長安絲路文化調研團”的負責人謝天琦介紹說,我們從諸多文物上都可以看到文化的交流,比如舞馬銀壺、鑲金獸首瑪瑙杯等。西安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它在歷史上很長一段時間也最能代表中華文化。
感受藝術西安,讓歷史對話當下,目的還是在於要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我們要讓收藏在博物館裡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裡的文字都活起來,促進博物館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北京林業大學 孫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