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商報記者 秦健
日前,北京再發清理奧賽禁令,再次佔據各大門戶網站的顯著位置。其實,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發布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挂鉤﹔2010年11月,教育部就明確,從2014年開始取消奧賽高考保送。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叫停奧賽喊了11年,可這趟“高速列車”卻從未停下,奧賽培訓依然火爆。為何奧賽培訓不見降溫,如何才能讓奧賽不再單純成為升學的“敲門磚”?
今年高考,巴蜀中學的劉藝順利被保送進了北大數學類專業。因為劉藝曾多次在國家級數學競賽中獲獎:2012年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二等獎、2009~2011年連續三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級賽區)一等獎。
劉藝只是被保送的高考畢業生之一。今年高考,我市有80名學生因競賽獲獎被保送進北大、清華、復旦大學等知名高校,佔全市203名保送生的39%。
2014年奧賽高考取消保送
自主招生優先考慮
而在2011年,我市186名高考保送學生中,有69名學生是因為學科競賽獲獎,佔保送學生總數的37%,其中7人是奧賽獲獎。在2010年,我市有63名學生因為競賽獲獎被保送,佔當年159名保送生的40%,其中,8人在全國奧數競賽中獲獎。縱觀我市近三年來每年高考的保送學生,除了重慶外國語學校推薦保送學生外,每年有近四成保送生都是各項競賽獲獎者。
不過,這種情況在2014年將改變。
教育部在2010年推出規范和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的方案。從2014年高考起,原來可具備保送資格的奧賽全國決賽及奧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今后都不再具備保送資格,但可在同等條件下,由學生申請的高校優先給予參加本校自主選拔錄取考核的資格。
尖子班拓展思維
“奧數班”換個名繼續上
盡管奧賽獲獎將從2014年起取消高考保送,但奧賽培訓依然熱度不減。
11月2日上午,沙坪壩區三峽廣場的學而思服務中心,一名女教師稱,他們的奧數培訓分“尖子班”和“超常班”,孩子能夠進入哪個班,要先進行入學測試,從五年級開始,就要學習小學奧數七大板塊:計算、幾何、行程、數論、計數、應用題、雜題。如果基礎好就讀“超常班”,可以學完初中幾年的知識。
據介紹,每個班每周上一次課,15次課費用為1820元,一個班通常招生20人左右。這位老師表示,秋季班名額已滿,且已開課5次,如果插班擔心孩子跟不上,建議等到12月初參加寒假班或明年的春季班。
11月3日下午,楊家坪步行街某培訓學校,該校的數學培訓叫“拓展思維”。該校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沒有專門的奧數班,對平時數學成績在95分以上的學生,有專門學習奧數要求的,學校便安排專門老師上課,費用大約140元~160元/時。
記者走訪多家培訓機構發現,這些培訓班,所用教材有的根據奧數課本自編,有的從奧數課本裡節選,例題、練習題幾乎一樣。與過去的奧數班相比,變的隻有名字。
數學班最火
學校競賽班仍然沒降溫
奧數培訓在培訓機構依然火爆,在各個學校是否有所降溫?
“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各個學科競賽班學校都有,報名的同學很多。不過,最火的還是數學班。”沙坪壩區某直屬學校高二女生曉靜(化名)說,“可能大家覺得數學基礎比較好,所以都想拼數學。”
“實驗班幾乎全班同學都報了競賽班,平行班也有不少學生參加培訓。”巴蜀中學高二男生小楊說,他報了最感興趣的生物班。
“保送取消后,有的學生積極性在下降,但該參加的還是會參加。”某中學長期擔任培訓數學奧賽的主教練周老師說,比如,今年的高一新生就有50多人正在參加他的輔導。記者調查發現,我市重點中學尤其是一中、三中、八中、巴蜀中學等市教委直屬學校,在高中各年級仍然開設了各種學科競賽班。
近七成受訪者稱曾培訓
奧賽陷“萬人陪練”尷尬
中國社會調查所針對國內大中城市家庭的調查報告顯示,學齡孩子中參加過奧賽培訓的佔68%。57%的受調查者表示是為讓孩子獲得進入名校的機會﹔48%是為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隻有4%的人稱“孩子願意上奧賽班”。
“學奧賽很苦,還很枯燥,不少學生后來就放棄了,最后能獲獎的畢竟只是少數。”去年獲得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一等獎被保送北大的小劉說。
“參加培訓的學生很多,但最終能獲獎取得保送資格的學生鳳毛麟角。”一重點中學教務處負責人告訴記者,該校每年都有大量學生參加各種科目的奧賽,但大多數學生成為“陪練”,像全國數學聯賽,重慶有上千名學生參加,最終獲獎取得保送資格的學生則隻有20人左右。
原因
拿獎成名校自主招生“敲門磚”
為什麼明知奧賽獲獎取消保送后,奧數等學科培訓仍然沒降溫?
“想進入名牌大學,有三種途徑:一是高考裸分考出好成績,二是參加名牌大學的自主招生考試,三是競賽拿獎。”曉靜說,雖然拿獎不再有保送資格,但仍可在名牌大學的自主招生中增加籌碼。
“我參加培訓的目的還是想拿獎,便於將來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重慶一中高二男生小黃坦言,他希望在全國奧數比賽中拿獎,這是名牌大學自主招生的“敲門磚”。
事實上,“奧賽獲獎”仍是許多名校自主招生報名的條件之一。例如,南京大學2012年自主招生A計劃,就將“在全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奧賽中獲省級一等獎者或數學、物理兩學科均獲得省賽區二等獎者”等條件明確寫入招生簡章。山東大學2012年自主招生自薦條件中,也包括“獲省賽區二等獎及以上的考生”一項。
市教科院副院長李常明認為:“奧賽熱度‘高燒不退’,因為眾多學生還是沖著加分和名牌大學的自主招生在學,所以不能指望一紙文件就能拯救奧賽。”“奧賽獲獎生是當前重點大學自主招生選拔的重要對象。”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認為,全國現在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重點大學有80所,它們對奧賽獲獎者的關注不會隨保送資格的取消而取消。“奧賽熱”的根源還是高考目前仍以單一的分數標准來選拔學生。
利益作祟吹大奧賽“泡沫”
我市某重點中學校長告訴記者,奧賽是全球性的比賽,國外學生學習奧賽是出於興趣,通常是在寒暑假參加集訓班,可是國內奧賽培訓完全變了樣,背后有一條看不見的利益鏈在“作祟”。
據了解,奧賽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個涵蓋培訓、教材編寫與出版、競賽等完整的利益鏈條:培訓機構靠辦奧賽班收費﹔研究機構靠炮制奧賽教材賺錢﹔主辦機構靠舉辦各類比賽掙錢,經濟利益驅動讓奧賽的功利化更明顯。
記者調查多家奧賽培訓機構了解到,目前,我市奧賽每期培訓班費用從1800元到5000元不等,教師有退休老教師,也有名校的奧賽教練。據報道,北京奧賽市場1年就能達到20億元的規模。而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稱,全國有2000多億元份額的培訓市場,80%是學科類培訓,包括了中小學培訓,其中就有奧數。
建議
高考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
“如果不打破高考應試怪圈,奧賽熱是很難降溫的,高考不應該隻用分數來考察人,應當建立具有公信力的多元評價體系,對人才的評價、選拔應該更針對人本身,而不是靠証書和獲獎。”市教科院副院長李常明認為,奧賽加分被保留也有其意義,畢竟奧賽是檢驗學生學科特長和潛力的途徑之一,能夠滿足一小部分具有特殊才能考生的發展需求,應當加大高考改革力度,破解應試怪圈。
“絕大多數學生學奧賽,還是為了提高考試成績,真正為興趣參加奧賽的學生少之又少。”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因此,盡管很多地方取消了奧賽,奧賽卻還是很熱。因為追求學科考試的高分,還是所有家長和學生的共同追求。要想讓“奧賽熱”真正降溫,最好的辦法還是改革高考制度,建立多元化評價體系。
2001年教育部發布禁令,規定“奧賽”成績不得與招生挂鉤。
2010年11月教育部等五部門推出規范和調整部分高考加分項目的方案,奧賽全國決賽及奧賽省賽區一等獎的學生今后不再具備保送資格,但可在同等條件下,由學生申請的高校優先給予參加本校自主選拔錄取考核的資格。
2012年8月教育部再祭出秋季開學“監管令”,禁止舉辦與入學挂鉤的培訓班,堅決制止奧數變相挂鉤的行為,不得設置或變相設置重點班。(重慶商報)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