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清铭:推行制度创新建设 构建教育开放新格局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正深刻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日前,“2025世界大学校长论坛”“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在浙江杭州举行,中外专家学者共探“人工智能与高等教育的未来”“教育强国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面对“智能时代,大学何为”“教育强国,高教何为”的时代之问,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浙江大学共同推出系列访谈,聚焦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人才培养与大学使命等话题,邀请大学书记校长畅谈思考,凝聚共识。
“要站在我国高等教育内外循环交汇点的高度,以制度集成创新为牵引,构建起贯通南北、联动西东的教育开放新格局。”中国科学院院士、海南大学校长骆清铭在近日举办的2025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上接受访谈时表示。
构建与自贸港“同频共振”人才培养新生态
骆清铭表示,近年来,海南大学聚焦海南“热带、海洋、旅游、特区”四大特色,通过动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系统实施教育综合改革,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改革示范区,努力构建与自贸港同频共振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在学科专业优化调整方面,我们根据毕业去向、就业落实率、升学率、留存率等指标,建立专业动态调整与退出机制,系统推进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超前布局一批急需专业,填补自贸港在海洋技术与装备、生物制造、数据安全等领域的缺口。”骆清铭说。
骆清铭介绍,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学校组建了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构建了本硕博国际学生培养体系。同时,发起成立“热区高校联盟”,构建“全球热区高校智学平台”,面向联盟成员提供共享学习资源,推动联盟成员开展深入的科研和文化交流合作。
谈到海南自贸港对人才多元化、复合性的要求,骆清铭介绍,学校推行完全学分制,梳理专业知识图谱,多渠道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打破专业限制,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围绕南繁与热带高效农业、热带海洋科技、数智技术、自贸港发展与制度创新等领域组建协同创新中心,吸纳优秀本科生尽早进入团队、项目和实验室,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此外,学校还推行全员书院制,以社区为主、宿舍为单元设立党团班组织,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环境。
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区
“以重大项目任务为牵引,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区。”骆清铭介绍,学校实施一流学科突破计划,以国家重大战略和海南自贸港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一体设计实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任务,建立政策试验区,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目前,学校已在海洋战略元素资源、海洋碳氮循环、天地一体化网络安全态势智能感知等领域布局了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的项目。
“通过一系列改革实践,海南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深度参与了南繁育种、深海科技等重大战略任务,学生竞争力持续增强。每年约50%以上毕业生选择留在海南工作,为自贸港建设输送的工程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人才在行业占比超一半,形成了人才结构与产业需求高度匹配的良性发展格局。”骆清铭表示。
骆清铭谈到,自贸港是制度创新思想源流与全球知识网络的南方枢纽。下一步,海南大学将持续推进制度创新,在跨境学历互认等领域先行先试;推动建立“学科-产业-治理”深度融合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形成知识创新与制度创新良性互动;打造热带区域研究高地,助力海南成为特定知识领域全球策源地;以教育数字化、智能化为先导,推动数字技术与教学、管理、评价全链条融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