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222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1月11日电 (记者孙竞)9日至10日,由北京教育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本届研讨会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主题,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以及英国、美国、塞浦路斯、新加坡等国的专家学者、中小学校长及一线教师等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新机遇与挑战。

研讨会现场。主办方供图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赵鑫指出,面对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形态,要坚持育人初心、锚定智能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坚持应用为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构建全球协同的教师发展新生态,共同推动技术更好赋能教师发展和教育创新。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李奕表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教师不再局限于单一学科的教学能力,更须具备跨学科整合、数字化赋能、个性化育人的综合素养。广大教师不仅要成为“碳基”教育的深耕者,更要学会与“硅基”智能协同育人,将人工智能转化为教学创新的工具,学生成长的动力。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张永凯表示,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变教师的角色定位,必将带来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评价标准、支持和保障政策等体系化的变化。要主动识变应变,紧密对接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和北京市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部署,构建适应智能时代的新标准,推动培养更多具有教育智慧与数字素养的教育家型校长教师。
研讨会设主论坛、六个分论坛及四个学科建设工作坊。主论坛上,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塞浦路斯大学教授科斯塔斯·康斯坦丁努、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荣怀、伦敦大学学院教授顾青等专家学者围绕教师数字素养、人机协同路径、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等议题作报告。分论坛聚焦教师教育变革、教师队伍建设等议题,55位海内外代表分享了学术观点。
闭幕式上,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桑锦龙总结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已从单一学科素养向“数字素养+学科能力+伦理判断”的复合型素养转型。各地的职后教师教育机构必须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立足区域发展实际,贴近教师发展和课程教学改革提出的迫切需要,积极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新生态。
据悉,“教师学习与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北京教育学院发起并组织,自2018年起已连续成功举办四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