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音乐剧演员薛钦文——

在舞台上追逐梦想(侨界关注)

黄珍玲
2025年11月03日08: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薛钦文(左三)参演的音乐剧《美女与野兽》现场。
  受访者供图

  薛钦文,从芭蕾启程,在话剧与音乐剧的舞台上找到热爱的方向。从芭蕾课堂到伦敦西区的音乐剧舞台,他一路追逐梦想。无论是在舞台上表演还是进行幕后创作,他始终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与探索。如今的他,正尝试用经验与热情将有着东方视角的故事带上世界舞台。

  

  缘分初启

  薛钦文与舞台的缘分始于童年。那时,他被父母送进艺术学校学习芭蕾,只觉得“跳舞很好玩”。怀着这份单纯的好奇与兴奋,小学五年级时,他报考了上海舞蹈学校的芭蕾舞专业。考试过程严格,首先要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课程,再通过面试筛选。最终,他顺利通过考核,从此走上专业舞蹈学习的道路。

  真正的学习开始后,“好玩”两个字便被漫长而高强度的训练取代。每天除了5至6小时的舞蹈训练外,还有密集的文化课程。7年的芭蕾生涯让他拥有了坚忍的意志,也让他对舞台有了不一样的情感。

  中专毕业时,他在招生手册上看到话剧表演专业。经老师介绍,他了解到,这个专业可以用语言和动作共同塑造角色,既能延续舞蹈功底,又能探索新的表达方式。于是,他报考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完成了从芭蕾舞者到话剧演员的转身。

  大学学习期间,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原主任徐卫宏对他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徐老师酷爱音乐剧,经常在课堂上介绍这一艺术形式,并邀请音乐剧专家开设课程工作坊。两周的课程中,学生们唱歌、表演、跳舞,排出了一段原汁原味的百老汇音乐剧片段。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音乐剧。”薛钦文回忆说,“徐老师鼓励我继续深入学习,他说音乐剧的舞蹈多为爵士舞,而爵士舞和芭蕾息息相关,我的基础正好能用上。”他第一次意识到,舞蹈与表演原来能够融为一体,形成全新的舞台语言。

  大三那年,中文版音乐剧《狮子王》在国内开始了选角工作。薛钦文果断投递简历,经过4轮面试后成功入选。演出强度极大,他需要在一场演出中饰演长颈鹿、羚羊、土狼等多个角色,频繁换装,体力消耗巨大,而他依然乐在其中,也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毕业后,他又顺利进入迪士尼中文版音乐剧《美女与野兽》的演员阵容。经历过《狮子王》的磨炼,他在新作品中更为成熟,也更加理解“重复”的意义。“长期演同一部剧会疲倦,但团长提醒我们,对演员来说或许是第几百场,对观众而言却是第一次。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这句话他始终记在心里。

  幕后成长

  中专学习舞蹈,大学研修话剧,期间又参演两部音乐剧,薛钦文一路走来,愈发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相比单纯的舞蹈或表演,音乐剧让他感受到更完整的表达空间,他决定出国更加系统地学习音乐剧。

  2019年,薛钦文进入英国萨里大学吉尔福德表演艺术学院学习。初到英国,伦敦西区的戏剧氛围令他震撼不已。“虽然我在上海演过音乐剧,但没想到伦敦的戏剧行业如此繁荣。课余时间我几乎泡在剧场里,想把能看的作品都看一遍。”他说。那段时间,他看剧、记笔记、研究表演节奏与灯光设计,也逐渐意识到,一个成熟的音乐剧市场背后,是教育体系的系统培养与行业的高度专业化。

  然而,适应这种全新的学习节奏并非易事。“刚开始真的不太适应,老师的节奏非常快,知识量大得让我有些吃不消。”薛钦文说。高强度的课程让他在短时间内迅速成长,表演、编舞、导演、创意……他在每一个环节都被训练得更加自觉与敏锐,极大地拓宽了他的艺术边界。

  直到突发疫情,他不得不中断学业,暂时回到国内,又偶然得知北京环球度假区正在筹备开园,招募导演与编舞。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态递交了简历和以往作品,没想到顺利通过面试。“那时心里挺忐忑的。虽然有过舞台经验,也学过导演理论,但从未真正操盘过一个大型项目。既是幸运,也是挑战。”他说。

  2021年,薛钦文加入北京环球度假区娱乐演出部创意团队,担任演出副导演与编舞,负责园区舞台剧《不可驯服》的驻团导演工作,并参与多个剧目的日常演出管理和创意编排。

  “导演的工作节奏完全不同,我们几个导演每天都在乐园的剧场间穿梭,查看进度、指导演员、修改编舞。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薛钦文说。半年多的时间里,他亲眼见证环球影城从筹备到开园的全过程,看着自己和团队创作的节目一一亮相。

  如今,那些他亲手编排的节目有部分仍在上演。回望那段时光,薛钦文的语气中带着笃定:“我喜欢那种和团队一起创造的感觉。大家一起想点子、做实验,最终呈现出一个属于所有人的作品。这种热爱,是支撑我一直走到现在的原因。”

  舞台拓展

  环球影城的工作充满创意与激情,但薛钦文还想回到舞台,他婉拒了进一步的工作邀约,重新回到英国,与当地经纪公司LHA Talent签约,并在经纪人的安排下积极参加试镜。

  “我还记得那天在咖啡厅,经纪人打来电话,说我拿到了《国王与我》里的角色。我特别开心,觉得自己又能重新回到舞台。”薛钦文笑着回忆。

  《国王与我》是一部经典的戏剧作品,曾多次复排,此次制作规模宏大,计划在英国与爱尔兰巡演。薛钦文在第二幕中表演一段长达17分钟的舞蹈,同时兼任替补主演,需要用英文完成表演。

  从群舞演员到角色演员的转变让他既感到惊喜,又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我从没想过自己能扮演这样的角色。以前觉得当群舞演员已经很幸福了,但这次制作太大,我第一次担任这样的任务,心里确实很紧张。”薛钦文说。

  演出途中,制片人突然通知剧团将去伦敦西区的剧院演出。那一刻,全体演员沸腾了。因为对每一个戏剧演员来说,能登上伦敦西区的舞台,象征着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演出那天,薛钦文特意邀请父母到场。“他们坐在台下,我在台上演出,那一刻感觉自己所有的坚持都得到了回应。”他说。

  巡演结束后,由于身体原因,薛钦文无法长期保持高强度演出。于是,他回到上海,加入上海乐高乐园,担任演艺创作经理,负责园区所有演出的创意与编排。在那里,他将舞台经验转化为幕后能量,继续构建表演世界。

  英国学习与巡演的经历让他开始更深地思考:当下越来越多亚洲演员登上国际舞台,却仍在讲述西方的故事;即便有东方元素,也常常由西方叙事主导。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不断自问:亚洲演员如何定位自身的跨文化身份?又该如何让自己的声音被真正听见?

  面对这些问题,薛钦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希望将过往积累的经验和资源,用于创作故事,从零开始,带着自己的作品走上舞台。”目前,他已开始尝试自己创作剧本、编排音乐剧,希望未来能在国内和国际的舞台上呈现。

(责编:李昉、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