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要构建更具韧性的农食系统
					2025年10月23日10:1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222
222
				
				 222
222
				 小字号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人民网北京10月23日电 (记者郝孟佳、李依环)“全球气候正经历急剧变化,农业生产受到显著影响。面对这一挑战,需通过践行大食物观,推动科技创新、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构建更具韧性的农食系统。”近日,2025世界农业科技创新大会举办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校长孙其信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农业的低碳绿色转型,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减缓或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一环。”孙其信说,农业和森林一样,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量中,农业占20%左右。通过科技创新减少排放、增加碳汇,对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孙其信举例指出,通过新型动物饲料与养殖技术可降低20%-30%的甲烷排放,新的水田耕种技术也能大幅减少稻田甲烷排放。“这些新型技术和种植技术、生产方式,既可以更加完全地保障粮食安全,还能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他说。
“提升农业生产力是建设有韧性的食物供应体系的核心举措之一。”孙其信表示,人工智能与农业的交叉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农业实现深度转型的需要。目前,中国农业大学开发的无人机遥感与地面机器人系统,结合图像视频处理技术,已接近育种专家水平的机器智能体。
对于如何更好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孙其信谈到,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仍存在经营规模较小、生产成本较高等短板。要建成农业强国,我国仍需从多方面着力,包括提高单位产品生产效率、强化科技创新、培育农业企业等。同时,还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推荐阅读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服务
					打开 
				
			 
































 人民网+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少年
人民日报少年 人民网+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视频 人民智作
人民智作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