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中荷青年交流会助力心理健康共建——

“画”出共鸣 “话”解压力

王军霞 杨渃涵
2025年07月17日08:4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222
小字号

  交流会现场合影。
  荷兰中国学联供图

  近期,一场别开生面的中荷青年交流会在荷兰乌特勒支举办。此次活动由荷兰中国学生联合会主办,吸引了来自乌特勒支大学、阿姆斯特丹大学、蒂尔堡大学等高校的中荷学生参与。

  在温馨、活跃的氛围中,大家围绕“如何在异国他乡保持心理健康”“跨文化背景下如何应对压力”“如何积极融入当地文化”等议题展开交流与互动。活动受到许多同学欢迎,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了活动照片和感想。

  “画”出食物,自我表达

  活动伊始,每位参与者都要在画布上画下自己最喜欢的食物,并向在场其他人作简短介绍。没有分组,也没有限制要求,大家用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

  “我画了家乡的钵钵鸡。”一名来自四川的同学说,“这是我从小吃到大的美食。每次在荷兰看到冷锅串串,我都会特别想家。”还有名学生画了西瓜,她说:“夏天的时候吃上一块西瓜,那是我记忆中最放松、自在的时刻。”

  荷兰学生麦克则用火锅来表达他对中国文化的喜爱。“我这几年已经去过中国的不少城市,其中最喜欢的城市是重庆。”麦克说,“那里的火锅味道很特别,我至今难忘。在重庆,我还体会到了中国朋友的热情好客。”

  “食物与记忆紧密相连。绘画表现能有效帮助大家打开心扉。”活动策划同学表示,“我们希望大家暂时放下心理负担,用艺术方式和他人交流,聊家乡、童年、期待的事情。”

  自由交谈:原来并不孤单

  在随后的“自由交谈”环节中,几名在荷兰工作的中国毕业生讨论了求职中的挑战。

  “我刚毕业找工作那会儿,每次投简历都很紧张,对自己信心不足。”小米(化名)分享道,“后来我意识到,真正的竞争力不是完美,而是清楚自己的优势并展现出来。”她鼓励同学们在面对就业竞争时,保持良好的心态。针对简历撰写和面试心理调节,小米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实操建议。

  “我其实一直不太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但今天感到愉快。”一名中国学生说,“听了大家的分享,我发现,我们很多烦恼是共通的,原来我并不孤单。”

  近年来,独在异乡,如何获得情绪支持、在跨文化环境中找到归属感,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国际学生关注的话题。

  荷兰中国学联主席陈榆说:“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需要长期的陪伴与支持。我们今后会举办更多类似活动,通过营造良好的环境,持续为留学生提供感受支持,构建可持续的心理支持网络。”

(责编:李昉、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