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吴普特:加强涉农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05月27日08:2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5月27日电(孙竞)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动人才下乡。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到田间地头。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支持大学生、退役军人、企业家等到农村干事创业。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提出了关于《加强涉农高校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 推进乡村振兴》的建议。

吴普特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但仍不能满足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对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吴普特介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入西北五省和内蒙、西藏等地约47000个行政村,开展了大规模的“乡村类型与特征”调查。调查发现,乡村有效劳动力大量流失,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能够致富的产业,关键是缺乏既有知识、懂技术,又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为了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强化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吴普特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加快涉农学科专业设置调整,推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当前,我国涉农学科专业设置与乡村振兴、未来农业发展要求仍存在诸多不适应,主要表现在涉农学科布局前瞻性交叉性不强,专业设置偏窄偏细,知识体系跟不上新时代发展要求,人才培养与农业农村发展契合度不高。根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农业农村农民全面发展的要求,亟需加快推进学科专业设置改革,在涉农高校布局一批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在乡村振兴急需领域设立一批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规划、扶持和发展一批新型农科专业。

第二,深化涉农高校招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提高生源质量和扩大招生规模。

一是对急需紧缺涉农本科专业实行“提前批次”录取,扩大面向农村和贫困地区招生规模,探索“本硕连读”“本硕博连读”贯通培养模式。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享受免缴学费、住宿费和补助生活费的公费教育政策。二是在全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指标普遍增加的基础上,实施乡村振兴相关领域“指标配增计划”。配赠指标不配套经费,由学校与企业、地方政府设置培养专项进行联合培养,确保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乡村振兴需求侧精准对接。三是探索在乡村振兴相关领域进行高校自主确定专业学位招生(指标)规模改革试点。选择部分涉农“双一流”建设高校在核定培养经费总额基础上,按照“指标放开、严控质量”原则,由试点高校根据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自主确定相关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

第三,特设国家“后稷人才”岗位,支持优秀人才到乡村干事创业。

特设国家“后稷人才”岗位,旨在创新涉农人才选拔使用机制,使更多“知农爱农”优秀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发挥“领头雁”作用,带领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真正实现“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根据工作性质,“后稷人才”岗位可分为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两类身份,主要面向县乡村三级行政单位。特设岗位人员实行国家统一选派,在国家资格考试选拔制度的原则下,创新“后稷人才”岗位选拔聘用机制,承认乡村振兴专业学位研究生及涉农专业本科生所学课程及实践锻炼经历,将其作为选拔聘用的重要依据,同时,积极探索对部分在校已修并考试合格课程予以免试的选拔机制。(注:后稷,4000年前就开始“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创了中华农耕文明先河,被称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

(责编:孙竞、何淼)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推荐

    对话地方领导
    高谈客论
    部长通道
    代表通道
    两会夜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