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疫情冲击、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线上研讨会召开

2020年04月29日10:50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4月29日电 (记者 郝孟佳)由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的“疫情冲击、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线上圆桌研讨会近日通过在线视频会议方式召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李建伟表示,疫情在短期内对就业会有冲击,但从中长期来看,中国正处在劳动力供给越来越不足的状态,劳动力供求格局已经从过去的过剩转变为总量供给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经济保持正增长,就业方面的问题就不会很大。

李建伟说,就业的问题主要是供给不足和结构性问题。一方面,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大,招工难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不仅是本科院校,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毕业生对就业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疫情对经济会造成较大的外部冲击,但不会出现非常严重的全球性衰退。随着国内复工复产进度进一步加快,人们慢慢地会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疫情对就业产生的影响正在逐步弱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教授、金砖国家研究中心主任蓝庆新认为,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生更加愿意选择在服务行业就业,而服务业一是受到疫情的影响,二是像数字经济这类的服务行业,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加快数字经济发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服务业的就业困难问题。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岳昌君说,长期来看,高校毕业生就业数量无忧但质量可能下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其中有一个原因和就业期望有关系。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比较严重,收入、就业满意度、工作环境和个人发展空间都有很大的差异。“高校毕业生是比较宝贵的人力资源,只要将求职期望适当地降低,并积极努力地去求职,加之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就业的政策和措施,最终找到工作应该不存在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工资与收入分配研究中心主任邢春冰表示,第一,疫情影响了就业地点选择。很多学生在找工作时,会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而学生无法返校就可能无法实习,进而影响到就业地点的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找工作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就是它的潜在收入,从现在的数据来看,像北京、上海、江苏这些东部经济发达省份的教育回报率会更高一些,所以学生认为在这些地区就业的质量可能会更高一些,但是疫情影响下,可能很多学生根本无法回到学校,这对他们就业影响是非常大的。

第二,疫情加剧大学生群体内部收入差距。90年代初的时候,大学生群体组内收入差距实际上是很小的,但近年来,大学生和大学生之间的收入差距变得越来越大。疫情影响下,农村地区学生的基础设施条件有限,即便网上面试,可能也会受到一些不利的影响。如果疫情对于不同来源或不同类型的大学生的影响不一样,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大学生群体内部的收入差距。

第三,劳动力在不同行业间呈现结构化特征。随着技术的发展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不同的行业、不同职业之间的分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比如,制造业就业增长相对缓慢,服务业增长的非常的快。服务业又分为低端和高端服务业,其受疫情的影响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整个服务业其实下降不快,比如线上教育这样的行业反而有较快的增长。但疫情对于需要接触的、需要人和人之间现场服务的这些行业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这样的一些工作很多都是由农民工组成的,所以这可能会对就业市场影响很大,由此可能会对收入差距造成比较大的影响。

第四,疫情对就业可能构成长久影响。由于疫情,人们长期处于一种线上工作、学习的状态,这会带来一些新生的就业机会。比如,在线教育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领域,可能构成长久的影响,但未来的需求状况还有待考证。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综合研究室副主任赵峥认为,高校毕业生市场供需矛盾一直存在,只是在疫情影响下更突出。而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仅仅依靠短期应急政策,而是需要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上多做文章,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

赵峥说,在复工复产方面,要防止地方政府政策实施过程中的“表面化”问题,比如为了追求“复产复工率”,只关注企业到岗人数,而不注重企业生产运营和产能恢复,只形式上“复工”未实质上“复产”。

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助理院长汤学黎就疫情对教育服务企业的影响展开了探讨。

“疫情对经济、就业的影响和冲击是短期的,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并没有改变,在国家强有力的决策和部署下,以及此前国家和各地一系列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战略的引领下,面对这次突然的外部冲击,我国经济有能力实现软着陆。”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院长关成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疫情下新兴业态如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体现出我国创新的能力和潜力,对于打造增长新动能起到积极影响,但还需不断关注变化、研判新趋势、完善治理体系。

关成华认为,就业的问题需要从稳定中小企业以及关注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入手,短期支持和帮扶,长期则需不断提升人力资本,释放人力资本红利,才能实现更好的供需匹配,解决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问题。

据悉,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创新发展研究院未来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好未来教育研究院助理院长汤学黎等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形势的影响、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数字经济发展为劳动力市场带来的新机遇、新变革”以及“疫情之下企业化危为机、稳就业的建议及举措”等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