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从三个维度创新思政课教法

2019年06月04日09:04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思政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教法创新至关重要。

历史维度上,引导学生融入民族复兴伟大理想

中国梦源自于一代代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民族心理和价值认同,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中,彰显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已经取得和不断累积的显著成就: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实现7亿多人口脱贫……

立足于历史长河畔,回顾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一条以改革开放为起点、贯穿了“三步走”战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两个阶段”战略安排的道路,所坚持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共同理想。思政课教师要从历史发展脉络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要事和大势,把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理想和现实统一起来,以实讲虚,虚实结合,引导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轨迹线上定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找准自身所处的时代坐标,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现实维度上,引导学生自觉生发“四个自信”

青少年渴求真善美,思政课的教学提升有条件有空间。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教师通过有效的教法,使学生自觉接受科学理论,感受科学理论的吸引和感召。通过师生共同查找、分享与教学相关的对比资料,并用真实鲜明的对比资料辅助理论讲解,更能激发学生的价值共鸣和情感认同,促进学生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知和吸收。

用近些年来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历史图景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用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发展成就与近代国弱民穷的境况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觉生发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取得的成果与国情相似的其他国家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在现实的获得感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价值维度上,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政课教师处于直面各种社会问题、错误观点和思潮的风口浪尖,要时时佩戴两副镜子看世界:一副望远镜、一副显微镜,用望远镜看长远的发展大势,用显微镜观察个别现象的构成要素。在认清主要矛盾和具体矛盾的前提下,擅于运用类比说明、对策分析、情境体验等有效方法排除学生思想上的困惑,教会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明理解惑。

面对各种不良社会现象和问题,首先要分清主次矛盾。教师可以采用类比法,将社会问题与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都会经历的“生长痛”作类比,引导学生认识整个社会向前发展是主流和本质,是“生长”面;而问题是支流和暂时的现象,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阵痛”。教会学生正视社会发展方向和历史大势,明辨错误观点和思潮,树牢主流意识形态和正确价值观。此外,要结合社会观察和综合实践,带领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剖析问题,并结合所学专业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形成立足现实国情思考问题的理性思维,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每个青年积极参与、群策群力、共同面对风险挑战、共同创造辉煌未来,从而生发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情感认同,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李娜,系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责编:王子文(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