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还需多方合力

张超
2019年04月16日08:3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引导大学生基层就业还需多方合力

  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的高度重视下,到偏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的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各省各地区基层人才分布不均匀,部分省份基层人才成长遇到瓶颈等现象。如何让大学生在基层更有获得感,帮助他们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是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地方:扩大基层就业政策的覆盖面和灵活性

  去年以来,以武汉、西安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纷纷出台零门槛落户等重磅人才新政,北京市也出台了引进人才的管理办法,建立优秀人才“绿色通道”。

  在选拔人才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的相关政策方面,各地各有特色。福建已经连续6年开展“引进生”工作,最开始是党政类,引进一批博士、硕士到县乡挂任科技副县长、副乡长,后来又将范围扩大到国企类、科研类、医药卫生类、规划建设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陕西、河北、广西等地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定向选调”工作,将选调生招录时间提前,体现出对选调生的重视,这种做法能够有效提高选调生招录的数量。

  大学生选择去基层工作,常常意味着选择了一种比大城市更艰苦的生活。建议进一步扩大支持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覆盖面和灵活性,构建顺畅的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社会保障与流动制度,解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

  高校:对学生“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和毕业后的坚守在一定程度上检验着大学的教育成效。高校对学生的就业引导,不该仅仅是“打鸡血”,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有时也需要“泼冷水”,帮助他们对可能面临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进行理性分析。例如清华会组织在基层公共部门任职的毕业生以地域为单位进行集体学习培训。对选择到特别艰苦的地区就业的学生,学校会提前组织他们到实地调研,之后再做出签约决定,确保这些决定是慎重的、负责任的。学校还坚持落实跟踪联络机制,了解毕业生的成长情况,并制定实施“基层工作毕业生职业发展支持计划”,对校友深造、培训以及在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困难给予帮助。

  大学生:下基层要立志做大事、成大业

  大学生到基层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这个时候更应该做的是扑下身子,勇于在基层锤炼自己。

  基层是大舞台,值得长期坚守。过去的10年间,清华输送了近2000名毕业生到基层公共部门工作,其中一半以上在西部或东北地区,他们的选择和坚守为全体学生树立了榜样。

  如今的大学生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和职业发展观念上都有了很大变化,他们自我意识更加强烈,思想观念更加开放,价值选择更加多样,发展眼光更加务实。新时代,需要地方和高校共同努力,结合这些新特点和新需求,更好地引导毕业生,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作者:张超,系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副研究员)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