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中介“捉刀”或成中国学生留学的一大硬伤

2018年12月10日07:5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介“捉刀”或成中国学生留学的一大硬伤

  一次高校招生咨询会上留学中介机构吸引了不少家长和高考考生。视觉中国供图(资料图片)

  如果你拥有1500分以上的SAT(由美国大学委员会主办的一项考试)成绩,想要申请一所美国的常春藤高校,那么,请问你会找一个留学中介来为你“把把关”吗?

  回答这个问题,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友罗易(化名)最有发言权。过去两年来,经她手上进行“校友面试”的、在上海的中国学生中,有一半以上都能明显看出中介操作的痕迹,“不是个别现象,这直接导致中国学生在校方那里的口碑变差”。

  麻省理工学院有着一套严格的招生录取政策。一名申请入读该校的非美国学生,需要先提交一系列申请材料,再在网上与美国招生官进行“在线面试”,随后要接受这所学校在申请对象所在地本地工作的“校友面试”。

  “校友面试”至关重要。如果校友通过面对面的谈话,发现你足够优秀,那么你有90%以上的把握可以进入这所学校就读;反之,你则很有可能不被录取。每一名进入学校的“新生”,身上都带有当年那个对你进行面试的校友的“标签”,如果新生后续表现不佳,这名校友未来的“面试权”将被减少;如果他向学校输送的学生质量越来越差,那么他最终将被取消面试资格。

  罗易是这方面的专家,她在上海创办了自己的企业,把“校友面试”看作一份至高的荣誉,同时也为更多中国孩子进入MIT殿堂做工作。但她发现,近两年,MIT给中国学生的名额有些减少。

  “中国的中介太厉害了,太会包装孩子了。很多孩子本身并不算太出挑,也未必适合读MIT,但经中介一包装,就像那么回事儿了。”罗易说,中介对一个孩子的“包装”远远不是SAT成绩一项这么简单。中介早就摸准了那几所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常春藤高校的招生路子,学校喜欢什么样的学生、看重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他们全都知道。

  但经过包装的学生,如果“火眼金睛”的校友面试不能发现其中夸大、作假的成分,那么经他推荐进入名校后,会造成这所名校未来对他所在区域的“整个儿的判断”。也就是说,如果有多名中国学生通过中介包装进入MIT,并且他入校后表现不尽如人意的话,那么MIT的招生部门就会对整个中国片区的学生形成“坏印象”。

  罗易总能有效“识别”出那些经过中介花式包装的学生,“SAT成绩恨不得都要1600分满分了,方方面面都很强,自己还在某个领域有研究,体育、艺术、兴趣爱好都很齐全。”这种时候,罗易会针对一个角度的话题,不断深聊。

  你研究过上海的石库门建筑,那么你知道上海有多少这样的石库门?去过哪几个建筑群访问?重点访问些什么?是否采访过居住在石库门里的人?石库门里住着哪些人?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上海还有哪些专家在研究石库门?石库门建筑与普通的上海平房有什么区别?它的历史是什么样的?它的构造有哪些特点?

  她用一连串的问题来考证,这名申请者到底对某一个问题研究到什么程度,是不是他自己研究的。

  总会有学生在经过好几轮刨根问底式的“轰炸”后最终承认,自己确实找中介做了一些准备。而中介介入,在罗易这里已经成了“一票否决”的选项。因为有时,这种中介介入的“准备”甚至可以无中生有。

  在一家留学中介机构,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抛出了SAT成绩1500分、其他什么爱好都没有的条件,要求包装进入一家常春藤高校。对方并未立刻给出报价,而是拿出了一张各种“爱好”的详单,上面备注了某个项目、由某协会盖章的列表。

  在这名咨询人的眼里,所有的爱好、特长都有办法“做出来”,唯一需要孩子准备的,就是“如何应对面试官的提问”,这一项,属于面试培训范畴,另行收费。加起来,一名SAT高分学生“包装”一下、不保证录取的费用接近10万元。

  对那些正在爬藤的中国学生家长而言,10万元的花费实际上并不算什么。在上海,曾有一个小型作坊式中介甚至挂出“60万元到美国走一圈”的天价,依旧应者众多。这家中介承诺可以帮助中国学生到美国直接与某名校教授“对话”,上一周课,“基本全部搞定。”

  最关键的问题是,这种“包装”最终将会导致整个中国学生,甚至华人群体在名校那里“失信”。

  2014年,哈佛大学等美国名校直接提高了亚裔学生SAT分数要求的底线,提高后,亚裔学生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学生多考两三百分。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被录取藤校亚裔学生的SAT成绩要比白人学生高140分,比西裔高270分,比非裔高达450分。

  今年8月,2014年就开始起诉哈佛大学的非营利组织“大学生公平录取”(SFFA)在波士顿法院的动议中再一次指控哈佛大学的做法属于歧视。对这一系列的指控哈佛大学则回应,他们的录取政策是根据每个申请者的整体素质做出的决定,是公平的,而且在过去十年亚裔美籍学生的录取率已经上升了29%。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籍教师肖恩(化名)告诉记者,实际上,哈佛等名校的做法代表了大多数美国藤校对中国学生、亚裔学生的看法,“多数留学生功课不错,但一做起项目和演讲来就不行了,团队协作时的表现更差。”肖恩说,这个印象并不完全算冤枉了中国学生,“这些印象短时间内想改变很难。”

  留学市场中介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的确有很多“爬藤”学生(指想要进入常春藤高校学习的学生)可能真的“只有”SAT成绩。

  美国康奈尔大学招生办主任Shawn Felton看不懂中国到处都有留学中介的现象,他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面试的目的只是想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个人,“我们会将每个申请人作为独立的人来看待,去了解他们的人格,以及他们在课堂之外的所作所为。这些都是让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决定了他们应该去哪里读书。”

  如今在上海,已经出现了一群在幼儿园阶段就开始励志“爬藤”的妈妈。他们会让孩子在全英文的环境中学习,会请一个大学生家教“根据孩子喜好,随便教孩子些什么”,会在孩子喜欢研究人体骨骼构造的情况下网购一个“骷髅模型”回家,会让孩子尝试针对某个问题不断地深入研究下去。

  展现自己,其实并不需要太多中介的介入。“经过中介‘包装’进入名校的孩子,也未必都能顺利毕业,后面的事儿还多着呢。”罗易说。

  记者 王烨捷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