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8大学校长“开学第一课”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寄语研究生:走向创新

2018年09月12日11:21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961名中外硕博士研究生新同学,从世界各地来到北京语言大学,使“小联合国”又增添了一批富有青春活力的新成员。我代表学校,向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也欢迎刚刚在这个校园里完成了前一阶段学历教育的同学,重新回到这座美丽的校园,继续向着学术的更高层次攀登!

研究生是求学生涯的新阶段,也是人生旅途的新起点。大学是国家和社会创新发展的引擎,而研究生教育又位于高等教育体系的最高层,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人才培养,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教育。今天的你们,正处在创造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今天的中国,更是面临着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文化大发展的关键阶段,你们在这个时期来到北语深造,就意味着你们将以自己的青春与才华,承担起更大的时代责任和社会使命。我祝贺你们在激烈的入学竞争中获胜,更祝愿你们坚持梦想,潜心求学,未来以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思想和行动,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

同学们,创新是大学的血脉,是大学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也是大学精神得以传承延续的保障。大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把对新知识的探究、对发现和创造的追求凝结在大学的宗旨里。北京语言大学是一所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大学,它在全国第一个面向外国留学生招收汉语言专业本科生,第一批设立本科层次、研究生层次的对外汉语专业,第一个设立对外汉语教学方向的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点,这样的第一还可以举出不少。可以说,在中国走向世界舞台的过程中,北语用锐意创新的精神背负起了向全世界传播中国语言文化的重任。同学们来到北语求学,第一件事当然就是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但是大家同时还要知道,知识本身并不具有灵魂。知识的灵魂在于创新,缺失了创新这一灵魂的知识只能让人安于现状,止步不前。同学们应该在校园生活的潜移默化中,传承北语的创新精神,让创新精神引领自己走向革新旧知识、创造新知识的境界。在同学们即将开启新的学习旅程的时刻,我想就“创新”这个话题向大家提几点希望。

一是用责任担当引领创新。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交织发展,虽然交流合作、互利共赢已经成为世界的强音,但有待解决的问题仍然很多。中国正是依靠一轮又一轮的思想创新、制度创新,为人类和平和世界进步搭建起一个个坚实的平台,实现自己的国际担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等崭新概念的倡议,已经成为中国承担国际责任、促进人类和平和世界发展的创新举措。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又着眼中非关系发展的现实需要,全方位规划了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擘画了在更高水平上实现中非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新蓝图。中国正在以充满创新思想的政治智慧扮演着自己应该担当的国际角色。身处研究生阶段的同学们,你们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学习生活离人类进步这样一个宏观而远大的目标非常遥远,但是实际上,同学们所从事的学术活动都指向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终极伦理目标。北京语言大学以语言学为核心学科,就是要用从语言研究中创造的知识和智慧,来为人类社会信息的高效沟通、文化的顺畅交流服务。同学们从事学术研究,也应该秉承北语推动人类进步、促进文明互鉴的大学精神,以敢于担当的责任感,来引领自己的研究和创新找到正确的方向。

二是用整体思维启迪创新。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从起初的自力更生、打破封锁,到后来的自主创新、引领发展,一代又一代共和国建设者发挥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呈现了创新对国家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创新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出值得高度关注的新特征。拿细节方面的创新来说,它只有运用在整体的创新之中,其价值才能够最大化。同学们从全国各地来到北京学习,很多人都享用了中国自主创新生产的高铁。外国同学来到中国,也将有很多机会乘坐中国的高铁。当我们说“高铁是创新的产物”时,高铁是一个整体。但是实际上,高铁的创新包含了很多方面,有材料创新,有施工创新,有运营管理创新,等等,而每一类创新之下又包括数量庞大的细节创新。可以说,每一项小的创新,其价值都会因为被应用于高铁而获得最大化。再比如,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今天,创新的价值经常依靠信息技术而快速翻倍。目前,与人们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的共享经济,比如共享单车,虽然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但在便利生活、降低人均能源消耗、实现低碳排放等方面,确实越来越体现出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一切,恰恰是依靠信息技术来实现的。这些新的创新特征提醒我们,要学会整体思维,整体思维能够启迪和带动创新。当我们在学术研究中设计创新性的选题时,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去思考自己的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在更大的创新中得到应用,是否有可能搭乘高效的载体使其价值获得最大化。如果只把眼光局限于眼前的一个细节创新而不及其余,即使实现了创新,它的价值也往往会大打折扣。

三是用交叉融合催生创新。当今时代的创新具有明显的开放性特征,单一部门、单一学科并非不能创新,但是更为广阔的创新空间却存在于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重叠区域、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缘地带。研究生的专业划分,一方面提升了专业能力发展的效率,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造就学科的壁垒,让人只把眼光局限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事实上,北语的核心学科语言学就是一门高度交叉融合的学科。多年来,北语的教学科研人员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在语言学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成果。除此之外,语言与经济学、政治学、人类学、生态学、艺术学等众多学科的交叉研究,也正在国内外迅速发展,可以说,你的学术想象力有多大,语言交叉研究的空间就有多大。北语一向鼓励和支持不同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合作。希望研究生同学们在专精地学好本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充分利用北语良好的学科条件,自觉地弱化内心关于学科专业的主观壁垒,放宽学术视野,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尝试在交叉研究中实现创新。

四是用科学精神支撑创新。毫无疑问,科学与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科学精神却正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今的某些潮流或心态所销蚀。这十分值得研究生同学们警惕。今天的知识传播方式已经迥异于以往,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的兴起已经让观点的传播毫无障碍,不但正确的东西能够快速传播,错误的东西也一样能够以极快的速度到达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同学们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天都要与大量的观点、材料打交道,但很多来自不可靠信息源的内容是否正确、是否真实,一定要进行查证,不能人云亦云,不能用照搬照抄来代替思考。此外,目前的科研评价制度还很难找到一个绝对完美的方案,学界急功近利的心态也不免给研究生同学造成不良影响。很多同学考虑到就业或继续深造的需要,急于发表成果。这种心情本身也许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因此而放松了对成果科学性的要求,就违背了科学精神,甚至还可能违背学术道德。无论是自然科学家通过实验进行创新、社会科学家通过社会调查进行创新,还是人文学家通过思辨进行创新,都有可能在某个节点上困顿不前,也都有可能在貌似即将得出结论的时候推倒重来。这看似煎熬,却恰恰是科学工作的真谛所在。这就要求所有进入硕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同学们尽快完成身份的转变,真正认识到自己是一名科学事业的从业者,在科学研究工作的始终,都能崇尚科学精神,践行学术规范。

同学们,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举行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指出:“青年是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希望、创新的未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科技就有前途,创新就有希望。”同学们作为刚刚进入硕博士学习阶段的研究生,应该深刻体会我们这个国家和我们这个时代对创新的呼唤,牢记党和国家的殷殷嘱托,扎实锤炼科学研究的本领,学会创新,敢于创新,用创新的精神和力量担当起推动人类和平、国家发展和民族进步的大任!

同学们,九月是北京最美的时节。漫步北语校园,来园池塘中田田的莲叶、梧桐大道上渐染的秋意,让人流连陶醉。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你们迈进了北语的大门,多彩的研究生生活即将从此展开。我相信,经过几年时间的学习历练,同学们一定能够像这个秋天一样收获满满。愿“小联合国”里的研究生时光,成为你们一生中最为美好的记忆!

谢谢大家!

(责编:姜淑敏(实习生)、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