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珍视孩子的文化凝视(新语)

王 旋
2018年08月23日08:4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珍视孩子的文化凝视(新语)

这个暑假,带孩子到博物馆来一趟“奇妙旅行”,成为许多家长的选择,在开阔孩子眼界的同时,也让他们近距离体验了优秀传统文化。然而,有的游览走马观花,停留在“到此一游”的猎奇;有的游学变“定向越野”,蜂拥而上只为抄抄写写、完成任务……可见,如果文娱菜单“好看不好吃”、视听方式“有料不有趣”,再亲密的接触,也无法点亮孩子心中的文化之光。

有人评价说,不能让孩子成为知识的容器,应该让文化成为他们骨子里的一部分。其实,何止在博物馆,学校里、家庭中,每个地方都可以成为孩子的文化课堂,每次互动都是一种对话和传承。爷爷的收音机,妈妈的睡前故事,小伙伴的童话书……对很多人来说,儿时的文化启蒙往往可以相伴一生。只不过,曾经的纸墨书香如今已成屏幕闪烁,以前的童真童趣还不曾夹杂网游沉迷等新的焦虑。今天的孩子面对更广阔的现实世界和数字天地,拥有更丰富的视听方式和娱乐手段,但他们对文化的渴求从未减弱。

不过,想让孩子真切感受文化脉动,不能单靠制造压力、灌输知识,更不能只是死记硬背,而应该创造快乐、新奇的情景,真正唤起孩子内心的兴趣。我们看到,生活中,苏州博物馆等开启“暑假模式”,推出青少年教育互动展,带孩子穿越回1509年的苏州,在情景复原的展厅里通关答题;荧屏上,以金鹰卡通卫视《龙的传人》为代表的许多亲子国学传承节目,借助卡通等元素为厚重的优秀传统文化寻找到了“童趣式表达”,孩子们用天真无邪的话语,阐述自己对诗词典故、创作由来的理解;学校里,非遗、书法、民俗等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渐成标配,兴趣社团、特色课程等的设置,让文化在课堂内外流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孩子的文化凝视报以回望,就要做孩子与文化之间的翻译者、分享者。不管是国学、历史还是其他优秀传统文化,对孩子来说,简单的背诵与记忆之外,更需要直观的理解与感受,这样才有真正的传承。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无论以何种方式走近文化,意义都不在于知识的机械相加,而是意识与情感的灵活相乘,如此输出的才是文化熏陶的最大值。用兴趣为文化传承加码,让童心感受浓厚文化底蕴,这样的童年才会充满诗意,这样的成长才能受益终生。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3日 10 版)

(责编:郝孟佳、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