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大学生记者手记:文化筑基显深圳温度

2018年07月25日19:40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7月24日,“听东方春潮澎湃,看祖国辉煌巨变”首都大学生记者团来到了位于深圳博物馆的深圳改革开放史展览进行参观学习。

展览中关于公共文化与文化设施建设的举措,向观众呈现出这个一心谋发展的城市充满人文关怀的柔软部分。

“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城市也一样,失去文化底蕴软实力的支撑,经济发展可能只是让市民“富起来”而非让城市真正“强起来”。当改革开放红利为深圳带来经济繁荣,鹏城风头一时无二,但早在2003年,深圳市政府便看到光环之下的文化短板,确定了“文化立市”战略,不论是配套的文化设施还是有序发展的文化产业与文化市场,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总能为市民带来丰富的文化生活,更为这个新兴城市积淀文化底蕴。

从最基础的图书馆、博物馆、中心书城等文化设施街道社区全覆盖,到深圳读书月、文博会、“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文化事业与产业蓬勃发展,再到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154万、持续15年举办了两万多项爱心活动等散发城市温度的数字,这些硕果的取得靠的是是稳扎稳打做好精神文化建设,这不仅潜移默化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养,也让城市有灵魂有温度,市民的凝聚增添了这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之际,深圳评选出了“最有影响力十大观念”,其中“实现市民文化权利”赫然在列。从深圳将读书月定义为“实现市民文化权利的重要载体”,11年走来,45家博物馆、623家公共图书馆、240家自助图书馆以保障市民阅读,鼓励市民提升素质、追求尊严,城市文化建设从读书“权益”上升到“文化权利”,深圳文化惠民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更体贴入微地走入市民心底。

深圳不仅有速度,更有温度,它是创新创业的热血难凉,是凡人善举的爱心照亮,是全民阅读的气质沉淀。40年改革开放之路走来,历史时光里的深圳是文化自觉的代表。而在新时代里,深圳的文化建设更宜彰显文化自信,帮助人们在文化活动中慢慢变成的共同体,向外辐射来自于这座城市的热量。(国际关系学院 蓝曦)

(责编:李依环 (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