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出题考自己”折射教学新思维

2018年01月16日09:12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近日,武汉大学2017级人文科学实验班的学生们迎来“中国古代文学”课的期末考试,在看到“试卷”的那一刻,学生们却发生了骚动——这写得满满的一张纸不是试卷,只是出卷说明,另一张白纸才是真正的试卷,至于题目么,请学生现场自己出。

“自己出题自己考,喜欢什么考什么”,如此考试形式让人眼前一亮。试卷必须包含10道填空题、4道名词解释题、4道简答题、1道论述题,出题不能过于简单,判卷时会酌情考虑难度系数……学生唯有知道答案,且对课程内容有整体性把握,才可能写出有“水平”的考题,提出自己的独立思维和独特见解,拿到高分。新颖的考试形式不仅考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考验了学生的综合思维水平。尤其是对“中国古代文学”这类文科课程来说,灵活自由的考试方式,无疑是有益的探索。

考试形式创新的本质是教育思维的革新。不久前,广东一所高校要求教师在考前不划重点,以考出学生间的差距。纵观当下,一些大学考试存在考题大而全、高分秘诀是死记硬背等问题,有时为了增加试卷难度,甚至出现不少偏题、怪题,不仅没有达到考核学习效果的初衷,还让很多学生感到无所适从。“为自己出题”打破了常规思路,一改“你问我答”的传统考堂秩序,大大增加了考试灵活性,激活了学生思维,考验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功,同时也为严肃的考堂增加了趣味性。

诚然,“自己考自己”有其毋庸置疑的优势,但也应看到,如此考试同样有它不可回避的短板。若学生不对课堂内容进行全面掌握,而在考前专攻一两个知识点“备战”考试,知识获取难免会从“多而全”的极端,走向“少而细”的极端,未必能够带来学习效果质的提高。而就考试本身而言,考题的难度难以量化,完全由老师主观判断,考试公平性难以保证。此外,学生出题不同,试卷不一,老师的批卷难度、教学资源的消耗也会随之增加。

任何考试方式的改革尝试都是为了教学效果的提升。因此,我们不妨将武汉大学这场考试视作课程考核思维革新的一次“试水”,让教师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和交互中,探索更受学生欢迎、更高效的考试形式;同时,也让学生在角色转换的过程中,跳出应试教育的框架,摆脱“临阵磨枪”的心态,自主自觉地积累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能力。若能从这场师生的良性互动中摸索出经验,衍生出更多新颖、有效的考试和教学方式,促成教育思维的革新,其意义将远远超过这次考试本身。(本报记者 樊畅)

(责编:杨轩(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