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语言,“一带一路”背景下不可或缺的力量

2017年07月28日17:06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编者按:7月24日,来自北大、清华、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学生采访团,赴西安—杨凌—兰州—敦煌—张掖进行“穿越千年丝路,寻找中国印记”集体采访活动,探寻千年丝路中的往事,触摸丝路的传承和发展,于探寻中学习,于采访中传承。本次采访活动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网联合主办。

首都大学生记者团采访西安期间,我们遇到了很多外国友人,为这座千年古都增添了不少“国际范”。西安作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同样也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是了解中国文化和“一带一路”的不二之选。超过40℃的高温天气也挡不住远道而来的外国友人想要走访这座古都的热情,其中有些人还不时用并不标准的中文有说有笑地交流着,这也从侧面印证了“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加速中国与世界在语言上的传播与交流。

来自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王华副教授给大家讲述了他向外国人介绍“一带一路”的经历。据他介绍,因为各个国家文化背景不同,对于同一个词的理解和认知也有偏差,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要十分谨慎,不容有失。精准的语言可以更好地传达信息,地道的表达有利于让“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各国媒体更好的向世界传播,从而有助于塑造国家形象。

 不仅是外国游客,“一带一路”也为留学生提供了机会和便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从2001年开始招收留学生,目前有300多名在校留学生。其中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在读生刘鹏飞和硕士在读生金乐天,在与我们交流过程中使用了不少汉语,金乐天甚至学会了方言,他说留学期间除专业技能增强外,在语言方面有很大提升。刘鹏飞说,中巴自1951年建交,两国建立了真诚纯粹的友谊。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使得两国关系越来越好。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连接者,也希望能将中巴友谊代代相传。

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掌握多种语言是当今社会背景下的必备技能,“一带一路”倡议已经是中国对外交往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在中国与世界融合度越来越高时,当代大学生会有更多机会参与到中国在国际上交流与沟通的活动中去,也就意味着当代大学生身上肩负着中国外交的使命与责任。(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李雪莹)

(责编:方萌萌(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