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教育界代表:中小学教育要把“玩”纳入进来

2017年03月14日09:23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教育界代表:中小学教育要把“玩”纳入进来

  盘点今年两会的热点话题,“教育”肯定是被代表委员们回应和解读的重点词汇之一。20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将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

  我们邀请到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研究院院长高抒,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张元贵,一起来聊聊“如何办好公平优质教育,培养一流创新人才”的话题。

  今天我主持

  ●嘉宾:

  高抒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研究院院长

  张元贵 全国人大代表、淮安市教育局局长

  ●主持人:

  樊玉立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培养创新能力要摒弃“标准答案”

  主持人:我注意到,去年《江苏省“十三五”教育发展规划》中提出,江苏将着力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深化科技改革,并且调整科研政策导向,充分激发各类科技人员创新活力和潜能。那么请问两位,如何让基础教育能够顺利衔接高等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素养呢?

  高抒:你提的这个问题很重要,科技创新能力光靠大学培养是不够的,还应该从更早的时候,也就是说从中小学的时候就开始,因为我们现在的中小学教育会倾向于以高考为核心,一天到晚强调标准答案,这个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补上这一环,就是在教育过程当中,要把“玩”容纳进去,这样才能够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举例来说,小学里面上科学课时,老师会把教育课的内容放在PPT上,然后叫大家背下来,其实科学课的要点不是这个,是要动手让学生自己做一遍,这样才能够达到科学课的目的,还有上历史课,比如说你要讲古希腊人的祭祀,比较好的做法是让学生有的扮演国王,有的扮演丞相,有的扮演普通的人,来实际演出一次祭祀活动。

  张元贵:在目前情况下,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摒弃唯分数论的价值追求,还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探索、自主实践、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要保护激发孩子对科学研究、实践探索、创新能力的兴趣、动力和志向。

  第三点,我们要能够开足、开齐、开好各种类型的课程,特别增加开设体验型的课程、动手实践的课程,以及研究型学习的课程。

  第四点我认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个系统的工程。国家和社会在评价机制上,要对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如果全部都是唯分数论,就会弱化了对刚才说的这些能力的培养。

(责编:陈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