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本网原创

政协委员:让“悬崖村”不再揪心 需要“绣花”功夫

2017年03月12日20:0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     字号

人民网北京3月12日电 (记者 熊旭 孙竞)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说,曾在电视上看到有关凉山州“悬崖村”的报道,特别是看着村民们的出行状态,感到很揪心。当了解到当地建了新的铁梯,心里稍稍松了一些。当前脱贫工作,关键要精准发力,向基层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

“悬崖村”不仅让总书记揪心,也让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委员们牵挂。

3月11日晚,全国政协委员马敏、何友、姜耀东、章义和与两位远在四川和湖北的基层教育工作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副县长吉色方森、湖北咸宁市咸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文钢,围绕“教育精准扶贫如何发力”进行讨论。

全国政协委员马敏(左)在与吉色方森连线,了解情况。(摄影 熊旭)

吉色方森在连线中介绍说,四川凉山州昭觉县,也就是“悬崖村”所在县,如今的“悬崖村”小学一共300人,已经实现完全寄宿制,学校正在扩建,没有孩子失学。华中师范大学和凉山州签了精准扶贫协议,通过一系列帮扶工作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今后学校肯定是越来越好。但是学校基础设施、教育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依然严峻,需要有好教师支持这里的教育。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陈文钢从当地教育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通过补助补贴保证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转?如何借助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教育质量?如何吸引和留住年轻优秀的老师在农村地区任教?

全国政协委员章义和(左)在发表自己的看法。(摄影 熊旭)

通过连线交流,政协委员了解到凉山州昭觉县和咸宁市咸安区目前的学校建设、学生发展、教师培养等多方面的详细情况。围绕教育精准扶贫中“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两大问题,结合调研情况与提案,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表示,精准扶贫要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高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他建议,一是要整合教育扶贫力量,形成协同攻关合力;二是发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是构建“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教育扶贫新链条,将教育扶贫和文化扶贫相结合;四是着力加强民族地区教育扶贫;五是增加教育精准扶贫的财政投入,提供充分的经费保障。针对教师待遇问题,马敏提出,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待遇问题,是教育的最大问题之一,因此他呼吁建立独立的教育公务员制度,保障教师的基本待遇。

四位委员正在讨论。(摄影 熊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何友对马敏委员的建议表示认同。他认为,首先在乡村教学的毕业生工资要高于在城市当教师毕业生的工资;其次建立教育扶贫的认证制度,对圆满完成贫困山区支教任务的志愿支教生,或者自愿毕业留在贫困山区从教的老师,给予一定的荣誉和表彰,并配套相应的工资、职称上的优惠,鼓励退休教师去农村支教。

在学生培养方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有着自己的看法。他强调,通过精准扶贫,要让孩子有一技之长,不仅要让他们脱贫,更要让他们带动家乡致富。因此他建议,鼓励企业面向贫困农村进行订单培养;二是与扶贫计划结合,开发旅游项目,进行导游培训,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贫困的状态。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章义和认为,无论是西部地区还是东部发达地区,都存在师资问题。建议一方面运用大数据了解学校需求,完善不同地区的资源调配;另一方面要重视教师培训,利用好国培计划、省培计划、校本研修计划等资源。

讨论结束时,几位委员仍意犹未尽,表示在剩下的一年履职期间,将更多地关注教育精准扶贫。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今天的记者发布会中回应“悬崖村事件”称,教育扶贫要精准滴灌。他指出,教育精准扶贫一是要加大投入力度,从基础建设到学生资助向贫困地区、贫困家庭倾斜;分类帮扶,让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在贫困地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组织高校教育单位对口帮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脱贫,运用信息手段提高教育脱贫效果。 

(责编:孙竞、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特别策划

两会调查

两会前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