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对学生要包容不要纵容

2016年10月11日08:39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慢就业”正在成为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新选择,刚刚过去的这个国庆长假,“慢就业”一族再次受到媒体关注,他们扎堆泡图书馆、做兼职等,并不急于为找工作而奔忙。而对于部分毕业生的个性化选择,舆论则表现出了相当包容的姿态,这是与“慢就业”本身同样值得关注的现象。

  放在以前,大学毕业了却迟迟不找工作,即便自己不急,父母、亲戚、朋友在旁边看着也要着急上火。细细想来,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生们一直处在一种对“快”的追逐中,流毒甚广的“起跑线”理论,核心就是要比其他人跑得早、跑得快。从幼儿园开始,孩子们就被家长、教师各色人等在屁股后面驱赶着,“快”几乎成了成长的主旋律:快点升学、快点毕业、快点找工作、快点结婚生孩子……在这种大背景下,大学毕业生中的“慢就业”一族,打破了“毕业即工作”的固定模式,很有点反传统的意味。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有逃避现实、不思进取的嫌疑,但从积极的角度看,新一代大学毕业生勇于坚持自我,认真规划人生的职业路径,未尝不是一种可喜的现象。有“慢就业”毕业生表示“难道所有人都要过同样的人生”,可谓发出了新一代年轻人的强音。

  对于“慢就业”一族,舆论场中“未尝不可”“不是坏事”的声音成为主流,应当说这是一种可贵的进步,体现出对不同人群个性化选择的包容和尊重。

  公众可以包容“慢就业”一族,但对大学生中的另一个群体“替课族”,舆论的风力可就没那么温和。最近央视曝光了高校“替课族”——学生只要提出上课要求,在QQ群里说一声,就有人主动替课完成学分,一节课收费一二十元。其实,“替课”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国内部分高校学风不浓问题由来已久,一些大学生学习不认真、应付考试、耽于玩乐等现象饱受诟病,不仅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培养质量,还对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形象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批评声浪中,可以明显感受到公众对青年学生不同性质的行为“爱憎分明”的态度。

  对青少年学生的一些新潮、个性的行为,公众可以适度包容,但不应失去应有的底线,对于一些明显背离学生本职,甚至违规违纪的行为,则绝不应一味纵容。最近,南京林业大学劝退49名学生,原因是他们学习不认真,未能通过学校相关考评。高校的严格要求赢得一片掌声。不少教育界人士一再呼吁,我国高校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必须对学生的学业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可以借鉴欧美知名高校的做法,淘汰一些不能满足大学学业要求的学生,而不应畏首畏尾,放任部分学生荒废学业,影响高校整体学风、校风。

  对学生的管理保持适当硬度,而不是一味迁就、放任、纵容,高校应如此,其他学段学校也应如此。近年来,不少基层学校和教师反映,对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不敢管”“不让管”,导致一些学生在学校肆无忌惮。最近,四川一所中专的7名学生在办公室围殴老师的视频在网络上疯传,据当地媒体跟进报道,几个学生公然行凶的原因,只是因为国庆节前想提前请假,而老师没有批准。

  多名学生集体做出如此恶行,很难说只是一时糊涂,我们有必要反思:以前对于学生的种种不良行为,是否过分包容乃至流于纵容,才使得一些学生如此漠视校规乃至法律?我们固然应当爱护青少年学生,但关爱不意味着放任、纵容,否则这种所谓的关爱就可能变成一种戕害。

  据媒体报道,围殴教师的几名学生将被学校劝退,处分看起来比较严厉,但很难说是不恰当的。对于涉事学生来说,这次的教训有助于让他们懂得校规和法律的严肃性,对学校其他学生来说,则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效果,这何尝不是一种教育?(杨国营)

(责编:陈琳(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