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杨安仁:油桐创业三年后重拾大学梦

2016年06月07日08:37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杨安仁:油桐创业三年后重拾大学梦

  受访者供图

  在鲁东大学,24岁的大三学生杨安仁是个不折不扣的“传奇人物”。

  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岁数比同级学生略长几岁,更与一段堪称励志的创业故事有关:出生于商业世家,因种种变故,家庭一度负债累累,他却在逆境中迅速成长为一代“创客”;他立志成为“中国桐油产业领军人物”,将宏大的梦想寄托在一个个小油桐果中,打造了全国首家桐油产销一体化企业,经营的桐油生意已在贵州当地小有名气。

  光环之下,对杨安仁而言,从18岁起至今6年的创业经历却是一条“艰辛、寂寞”的道路,“有人说我站在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其实不然,我只是在不远的前方看到了自己想要的风景”。

  愈挫愈勇的“顽强少年”

  杨安仁的家乡位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独山县。早在杨安仁的爷爷那辈,家里就开始从事桐油生意。杨安仁的父亲于1994年开始独自创业,创办了一家桐油加工厂,2004年注册成立了公司,每年收益可达数百万元,当时的事业蒸蒸日上。

  少年杨安仁在城市里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从未想过有一天会走到农村,会和农业打交道。这个生活殷实的家庭也没有料到,一系列近乎毁灭性的打击正在悄然而至。

  2008年,杨安仁的父亲遭遇严重车祸,家里的“顶梁柱”一下子倒下了,这起猝不及防的意外让杨安仁的家庭苦不堪言。就在同年,父亲的公司因金融危机陷入了完全停产状态。眼看着辛辛苦苦打拼下的产业就要毁于一旦,杨安仁一家想尽了办法却最终无力回天。

  “收购的油桐果每吨3万元,而榨成油后最高也只能卖到每吨8000元,公司当时欠有大量银行贷款,不得不低价抛售桐油来还款。”杨安仁回忆,最艰难的时候,公司的负债率一度达到206%,家里还向亲戚借了很多钱还债。

  这一年,16岁的布依族少年杨安仁还只是一个高一的学生。出乎所有人意料,尚显稚嫩的他并没有被接踵而来的困难打倒,而是愈挫愈勇,开始挑起家庭重担。

  “我顶着巨大的压力读完了高中。那段时间,每天躺在床上,我都辗转难眠,反复思考怎样才能让公司起死回生。2010年毕业后,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暂时放弃考大学的想法,开始了漫漫创业路。”对此,杨安仁感触良多。

  就这样,杨安仁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负债累累的公司。此时的公司举步维艰,公司员工的生产积极性也明显跌到了低谷。为了保证团队战斗力,杨安仁解雇了原来的生产队伍,聘用了一批新生力量,一切从“负分”做起。

  杨安仁初中时接触过公司的事务,凭借这些经历,他分析造成企业几近破产的原因,与团队成员一起对原有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自建基地、自产自销,摆脱了公司之前单一的生产模式,逐渐创建了全国第一家万亩油桐基地和全国首家桐油产销一体化加工企业。目前,油桐基地估值超过1亿元。

  “这种产销一体化的加工模式,在解决原材料供应不足、全盘掌控成本风险的同时,还能研发出更多、更精细的优良副产品,从而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杨安仁对公司的转型决定颇为自豪。

  年轻有为的“创业能手”

  然而,创业之艰辛远非曾经的这个“富二代”少年所能想象。

  杨安仁回忆,最初到山村创建油桐种植基地的进程困难重重,其中最难解决的是土地资源问题。“我那时多次约谈租地事宜,结果处处碰壁,老百姓并不相信一个毛头小伙有能力去开发林业。”

  经过长期苦寻,杨安仁最后选择了那些价格相对便宜、无人使用、土地较为肥沃的荒山。2010年,杨安仁用卖房、借钱等途径凑来的第一笔资金,开发了第一片基地——1765亩集体土地资源。

  作为基地建设的负责人,他身兼老板和员工等数职,因工作太累,每天收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倒头大睡。经历半年的努力,杨安仁和他的团队使这片荒地实现了水、路、电从无到有,如今,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山已长成茂密的森林。看着油桐树每天一点点长大,杨安仁真正认识到了“付出就有回报”的道理。

  接下来不断的摸爬滚打,杨安仁迅速成长为闻名遐迩的“创业能手”。

  为了除去林中杂草,以降低油桐林的火灾隐患,杨安仁及其团队引入了美国的先进灭草药物,并独创性地发明了适合山地的喷施技术,将除草的成本降低到传统除草成本的三分之一,效率却提高了10倍以上。

  油桐基地的特殊除草效果,吸引了很多林业开发企业的兴趣,也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关注。杨安仁感慨:“正是这项灭草技术,在我资金最困难的时候,给我带来了额外的资金补贴和扩大基地规模的机遇。”当地林业局牵头,为杨安仁无偿提供国有土地。截至目前,基地建设规模已完成1万余亩,同时,还有尚待开发的荒山约10万亩。

  这片油桐基地的建设,是贵州省第一个规模化种植基地,由此得到了贵州省林业厅的高度重视。从选种到种植技术,杨安仁及其团队得到了各政府部门、科研单位的大力支持。

  2013年,万亩油桐基地建设全部完成。2014年,最早的一批油桐开始挂果,并于当年创下了98.84万元的总产值,2015年突破了500万元产值大关。

  “2014年开始收益时,我感觉到格外的踏实和满足。创业确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提供援助。”杨安仁回忆。

  对于基地的未来转型,杨安仁已开始考虑建设生态农业的问题,下一步会逐渐将油桐基地的建设往可持续发展方面规划,“5年前,这里是一片荒地,现在是一片绿林。我们的基地建设使当地的森林覆盖率增加了2.73‰,并有效解决了250余位布依族乡亲的就业问题。”

  做一个知识型创业者

  2013年时,油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一切趋于稳定,当时的杨安仁一心扑在事业上,并没有想过要重返校园,“当时我认为油桐基地已经做到了一定规模,读不读大学对基地建设已经没有多大作用了”。

  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他愈发感觉知识的重要性,于是重拾丢了3年的高中课本,进行突击复习,顺利考入了鲁东大学农学院。在农学院学习的日子里,他真正懂得了大学的意义,而他对读大学的看法也在悄悄地发生改变。

  “以前我认为读大学用处不大,等我真正步入大学才发现,在这里学到的很多专业知识,都能在我的油桐基地建设中找到契合点。”入学两年多后,杨安仁有了更多的想法。

  他坦言,以前自己只是单纯想着有这么大一片地,种满了东西,能赚钱就足够了,而现在考虑更多的是往高科技层面的生态农业发展,获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栽培技术和更加安全、健康的工业产品,“而要想实现这一切,到大学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条必由之路。”

  在农学院学习期间,杨安仁始终坚持“校内学习与校外创业相结合”,目前就读大三的他,不仅每年的考试成绩都排在系里前3名,并且在学业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提前完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

  “我的毕业论文主要分析的是油桐基地建设,得到了任课老师的一致好评。接下来,我将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校外的创业中去。”杨安仁说。

  集创业经历和问题意识于一身,杨安仁的大学生活与众不同。上课之余,其他同学打游戏、看剧的时候,他则泡在商业网络论坛或走进烟台当地各大商铺,分析经营模式、客户定位等,他甚至在大学里“挖”到了一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准备聘用其到企业任职。

  2014年,在学业导师的帮助下,杨安仁利用学院实验室的专业设备,耗时一年多,对自己基地内的土壤及产品做了深层次的研究,由此对基地产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规划。

  在未来几年里,杨安仁打算在现有企业规模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基地规模,建设国际领先的油桐良种繁育基地、桐油精炼企业和有机肥生产企业,并且充分利用基地林下空间,开展稀有品种畜牧业、渔业养殖,同时建立一家属于自己的餐厅,食材将全部来自基地,起到品牌推广的作用,而令他有些苦恼的是,企业融资问题仍是不小的难题。

  谈到油桐基地的未来,杨安仁信心满满:“预计今年油桐基地的总产值在1768.43万元左右,足够偿还我们家之前欠下的所有债务,并且到2020年,油桐基地总产值预计可达6432.26万元。”(记者 邢婷 通讯员 李璟 李世鹏 )

(责编:贺迎春、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