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高校库>>高校介绍

招办主任帮你荐学校:北京建筑大学

2016年05月03日17:1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大兴校区南门

学校介绍

北京建筑大学始建于1936年,是北京地区唯一一所建筑类高校,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通过住建部全部专业评估的高校,也是国内唯一具备建筑遗产保护领域的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高校。200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服务基地”,201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2012年被北京市确定为“北京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国家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01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获批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5年10月北京市人民政府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签署共建协议,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学校现有西城和大兴两个校区。西城校区占地12.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0.2万平方米;大兴校区占地50.1万平方米,一、二期工程30万平方米已全部竣工启用,三期工程正在积极推进。目前,学校正按照“大兴校区建成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西城校区建成高水平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协同创新基地”的“两高”发展布局目标加快推进两校区建设。学校图书馆纸质藏书152.9万册、电子图书122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46个,与住建部共建中国建筑图书馆,是全国建筑类图书种类最为齐全的高校。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体系完备。学校现有10个学院和2个基础教学单位,另设有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和创新创业教育学院。现有34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北京市特色专业7个——建筑学、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工程管理、测绘工程、自动化。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有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5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点,5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点和8个工程专业学位授权领域点。拥有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3个――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2个――管理科学与工程、城市规划与设计。在2012年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学科评估中,建筑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名列第9名,城乡规划学名列第12名,风景园林学名列第15名。

学校名师荟萃、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0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655名。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4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37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75人,教授103人,博士生导师27人。拥有长江学者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北京学者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1人,长城学者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教育部、住建部专业指导和评估委员会委员9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市级人选、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留学人员创新创业特别贡献奖获得者、高层次人才、学术创新人才、科技新星、青年拔尖人才55名,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学术创新团队、管理创新团队26个。

学校坚持质量立校,教育教学成果丰硕。学校2014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在近三届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得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一等奖8项。学校是首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高校,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土建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等10个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另有3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119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近五年来,学生在全国和首都高校“挑战杯”等科技文化活动中,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336项。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培育精英良才。现有各类在校生12461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757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850人,成人教育学生2916人,留学生120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和博士后,从全日制到成人教育、留学生教育全方位、多层次的办学格局和教育体系。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6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参与了北京60年来重大城市建设工程,成为国家和首都城市建设系统的骨干力量。校友中涌现出了被称为“当代鲁班”的李瑞环,核工业基地建设的奠基人赵宏、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在明、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刘桂生、沈小克、张宇、罗玲、胡越、包琦玮、高士国,在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中国建筑师马岩松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学校毕业生全员就业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14年进入“全国高校就业50强”行列。

学校坚持科技兴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学校始终坚持科技兴校,不断强化面向需求办学的特色,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城乡规划与建筑设计、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及地下工程、海绵城市建设、现代城市测绘、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绿色建筑与节能技术为代表的若干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和创新团队。学校现有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代表性建筑与古建筑数据库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城市测绘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及人才培养基地等2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社科基地。近五年以来,在研各类科研项目1900余项,其中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9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58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共11项,2010、2011、2012连续三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奖,2014年以第一主持单位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科技服务经费连续8年过亿,2014年达到2.8亿元。学校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建设具有建筑行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工作首批试点的2所高校之一。

学校面向国际,办学形式多样。学校始终坚持开放办学战略,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24个国家和地区的41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

学校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获评北京市“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等学校”、“首都高校平安校园示范校”、“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北京市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首都文明单位标兵”、“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正按照“提质、转型、升级”的基本发展策略,以“成为古都北京的保护者、宜居北京的营造者、现代北京的管理者、创新北京的实践者,面向全国培养建筑行业的专业精英、城市管理的骨干人才”为使命,努力把国内一流、建筑特色、北京风格统一在办学实践之中,大力推动学校“提质、转型、升级”,建设完成“两高”发展布局,取得一流学科建设新突破,完成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转变,向着“到2036年建校100周年之际把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具有鲜明建筑特色的高水平、开放式、创新型大学”的宏伟目标奋进。

 

校园风光

基础教学楼

西城校区主楼

大兴校区图书馆

臻园餐厅

学生设计作品展览

(责编:关振瑛(实习生)、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