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从普利策奖得主改行说起

2015年05月23日09:06 | 来源:中国教育报
小字号
原标题:从普利策奖得主改行说起

  ■特约撰稿 李颂 发自美国印地安纳州

  2015年4月20日第99届普利策奖颁奖新闻发布后,随之而来的报道是本届得奖人中有两个已经改行,这对普利策奖的颁奖单位和读者来说都是一个颇尴尬的结果。

  普利策奖是一年一度的记者奖,奖励一年来美国本土最优秀的记者。它的颁奖仪式不像诺贝尔奖由瑞典国王授予那般隆重高贵,而是仅仅在哥伦比亚大学颁发,但这个奖牌含金量十足,是新闻行业的最高荣誉。而今年两位获奖者在收到获奖通知时已经不再做记者,而是改行做了公关。记者改行,有两个亮点,一是改行的原因,一是改行的结果。

  像那首歌唱的,“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当你付不起房租,不能给家人提供像样的物质保障,理想就只能向面包低头。

  当然,公关这一行和新闻记者算是表亲,它的开创者就是记者。1904年纽约时报的记者李艾维为了帮企业化解影响公司形象的危机事件,从媒体记者变身为驻地记者,就是后来的新闻发言人,主要工作是和媒体打交道,组织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角色跨度不大。所以记者改行的首选就是公共关系。

  美国的新闻从业者生活压力大,工作超时,待遇微薄。记者平均工资三万八千美元,而美国家庭平均年收入是五万三千美元。生活压力所迫,很多记者都要打两份工。

  改行记者之一是获地方报道奖的罗伯·库兹尼亚(Rob Kuznia),今年39岁,已经做了15年记者。他之前并不知道自己会获奖。他和两个同事用50多篇报道跟踪报道本地高中的贪腐事件,直到把当事人扳下马接受调查。罗伯之前做记者的工资是四万五千美元左右,每天早上10点上班,晚上10点还不一定能回家。而获普利策奖消息传来时他已成为南加州大学的公共关系官员,工资涨了四分之一,每个月还有30美元的车补。

  记者改行为什么格外耐人寻味?这就要说到记者在美国历史和社会中的意义。新闻报道有“第四权”之称,且不去管这个名词的古老来源,它的今义是指不受当权者干扰的媒体和公共视听,是一种非官方但却不可缺少的政治权力。新闻报道在宪法里担负着一个非官方但却是中心的角色,它有助于公众了解问题、发表公共见解,因此可以成为对政府的一种制衡。

  在美国历史上,记者介入而改变国家走向的事例不胜枚举。尼克松被迫下台是因为水门事件曝光;轻量级事件诸如里根总统夫人南希想豪华装修白宫的办公室,被记者盯上撰文批评后,不得不放弃此打算。

  普利策奖像奥运会金牌,是终生荣誉。曾经有人问过普利策奖得主,得奖对他们的生活和新闻生涯有什么改变。他们说得奖给他们带来更多机会,很多著名大报都来约稿。它像是新闻业的特殊通行证,很多事情都好办了,连带着周围的人都与有荣焉。比如1988年获奖者Jacqui Banaszynski是密苏里大学老师,她带的学生一跟别人说起自己的老师得了普利策奖,办事都容易得多,因为他们是“普利策奖得主的弟子”。

  当历史的车轮转到21世纪,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全世界传统媒体受到剧烈冲击,报纸、杂志的销量一路下滑,即便是最好的传统媒体都在惨淡经营,美国新闻业也不能幸免,每年纸质报纸广告收入以大约4%的速度下降,同一报纸的网站广告收入略有增加但不足以弥补纸媒的损失。与此同时,脸书、谷歌、雅虎、美国在线和推特等社交媒体的广告收入增加18%。这些非新闻专业媒体的好处是新闻的制造速度和传播速度都极快,缺点是没有甄别机制,大量谣言也会像病毒一样扩散。传统优秀媒体的权威性和深度都是自媒体时代所缺乏的。

  普利策奖之所以让新闻从业者们趋之若鹜,也是因为这是少有的专为记者而设立的奖。它重在教育和启迪读者。每年的普利策奖作品都在传递新鲜而深刻的思想。也许得了普利策奖之后,这些改行的记者会回心转意。美国是一个推崇明星制的国家,获奖者的报酬会大幅上升。但是反过来说,获奖者的自我期待也会水涨船高,不再安于一份长期超时工作、高强度但经济回报并不稳定的工作。

  之前提到的罗伯·库兹尼亚对自己的新工作感到很满意,并表示不一定会再回报社上班。新闻业的衰退和优秀记者的离开,对美国社会来说,是失去了一种社会监督与制衡力量,是令老百姓感到悲哀的事。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