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大学生小学生“头脑风暴” 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瓶颈

2015年04月21日15:35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大学生小学生“头脑风暴” 破解“快递最后一公里”瓶颈

扫一下条形码 快递消息到手机

  不少人可能都见过这样的场景:在大学校园或者小区门口,一辆辆送快递的三轮车旁,快递员近乎声嘶力竭地不停打电话通知取快递。与此同时,快递延误、丢件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的谭俊、王赢逸、郭航程三名同学在调查中发现,快递分拣、通知收取环节的低效率是造成送达延误、丢失的重要原因,为此他们开发出了一套基于智能手机的快递分拣短信速达系统,有效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难题。该成果获得了2015年“诺基亚杯”创新大赛的优胜奖。

  频繁拨电话导致快递延误

  这款软件的研发是从去年春天开始的。谈及为何做这个软件,谭俊告诉记者,因为网购等原因,自己会收发不少快递,经常遭遇快递延误的问题。在和快递员的接触中,谭俊发现他们每天就是在不停地打电话通知取快递,“一遍遍输入电话号码,拨出;没通,就继续拨。通了,再拨打下一个号码……这里面,大量的时间耗费在了输电话号码的环节。”谭俊说。

  为何不做一个软件,帮快递员从繁琐的电话通知中“解套”,也让自己的快递加速呢?他把这一想法和同学王赢逸、郭航程交流,三人一拍即合,说干就干。不过,三人都是读自动化专业的,虽然也会接触到一些编程课程,但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同学“道行还很浅”,尤其是手机编程所要用的JAVA语言,他们几乎就是零基础,“一个字:从头学。”谭俊模仿电影里的台词笑道。

  让短信自动送达货主手机

  三人一边“啃书本”,一边开始了编程尝试。从最简单的“hello world”开始,一步步摸索。为了获得更多的数据进行验证,他们自己也加大网购的频率,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整张单据剥离下来。他们还四处问同学借快递单,获得了“第二货仓”的评价。

  有了软件的雏形,谭俊团队就让宿舍的同学试用,因为频繁的闪退,还被舍友嘲笑“太山寨”。谭俊坦言整个团队一度挺沮丧,但是他们互相鼓励着,坚持了过来。在这个过程中,学院戴胜华、李正交两位老师也给予团队巨大的帮助。经历几次修改,软件从1MB扩充到4MB,终于具备了他们所期待的功能。

  在采访中,记者见到了这款软件。软件界面非常简洁,主要功能包括扫描图片、快件管理、发送信息等,并集成了拨打电话的功能。在演示中,点击扫描图片,手机摄像头启动,对准快递单上的条形码一扫,单号等信息很快就显示在软件上。接入数据库后,快件收货人的姓名、电话可以一并存储在手机里,取货短信已经即时发送至货主的手机上。

  通过软件对快件进行管理,长摁手机屏幕上的每一个货单号,就会显示“未派送、已派送、短信通知”等功能,一目了然,几乎不存在漏发快递、丢件的可能。并且快递员在外送件时就可以操作,非常便捷。“顺丰、中通、韵达等几乎市面上常见的快递单我们都试验过,软件可以正常识别。”谭俊自信地说。

  图像识别将让快递更“快”

  谭俊告诉记者,软件目前还没有上线,最大的障碍是缺乏足够庞大的数据库。“这个接口在快递公司那,我们不可能有。但手机功能已经具备,随时可以实现。”他们还在做新的修改尝试,比如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只要给快递单拍个照,上面的手机号码甚至客户的姓名就自动转换成文字,进入了手机上的管理系统,发送取货短信、管理货件,一步到位,“快递员不需要和公司的数据库对接,实时扫描,实时通知,这样会更有效率。”谭俊说。

  记者问起团队成员未来是否以此为项目进行创业,他们坦言目前还没考虑这么远。这次开发的经历让三人觉得自己的学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当务之急是准备读个研究生,给自己充电。”谭俊说。

  物流快递宝

  让快递随时到家

  出门在外,接到快递小哥的电话,真可谓是件揪心的事儿:心爱的宝贝到货,终于可以一睹真容,内心的兴奋自不必说;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们,要想在工作时间里找个信任的人帮忙在家签收快递,也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来自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六年级的潘文菁,在遇到类似的经历后,开动脑筋,开发出一款能自动收发货物的“家用智能物流快递宝”,为网购族们送来了“福音”。

  一个快递电话引发“胡思乱想”

  “网络购买货物并通过物流快递发货后,会有一个惟一的物流运单号及相应的条形码,可以将此数据同步到物流快递宝上。在快递员投递快递时,只需扫描条形码,快递宝识别后就能自动开门,并且通过热敏纸打印模块打印出回单。”12岁的潘文菁,谈起自己的这个宝贝来头头是道。

  而谈起这个创意的来源,潘文菁称之为“车上的胡思乱想”。去年的一天,文菁一家刚出门没多久,爸爸潘雄辉就接到了快递员打来的电话。家里没人签收,无奈之下只得跟快递员另约时间。文菁这时联想到,很多时候,爸爸妈妈为了收发快递,都要特意预留出时间在家里等待,一旦错过,就得重新再约,非常麻烦。有没有可能发明一种装置,能让快递员随来随放呢?

  从社区快递柜到家门口物流宝

  文菁首先想到了社区里集中存取的快递柜。一番考察之后,文菁发现,虽然集中快递柜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中无人签收包裹的困局,但是快递员们也因此多接到了很多投诉,“会有顾客反映,商家承诺是送货上门的,为什么得自己跑去离家里还有一段距离的社区自取?因此,很多时候,快递员不得不再跑第二趟,把货送上门。”此外,顾客在享受小区快递柜的服务时,常常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

  文菁有了主意,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在每个人的家门口放置一个快递柜子呢?这样不仅更加节约时间,而且还增加了收发快递的安全性,也为部分残障人士提供了便利。

  古怪精灵的小姑娘当然不满足于“二维码”思路的照搬,在扫码的基础上,潘文菁又给自己的快递宝添加了几样法宝:“无线摄像头”可以全程监控投递过程;热敏纸打印模块,可以为快递员打出签收回单,让快递员们得以回公司顺利交差。

  此外,潘文菁注意到,快递公司开发的面向社区的快递箱,目前只支持收件而不能发件。而买到的货物不满意,退货发件也是常有的事儿。文菁将收件的思路运用到发件上,在发货时,顾客通过物流快递公司网络下单,也可以获得惟一的运单号及条形码,数据自动同步到物流快递宝上之后,快递员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打开物流快递宝,取走货物。

  不断改进源自家庭头脑风暴

  而这一项项新功能的背后,其实离不开潘文菁“左膀右臂”智囊团的功劳。文菁口中的“左膀右臂”实际上是她的爸爸潘雄辉和弟弟潘文楷。为了这个项目,三个人常常碰到一起头脑风暴。在样品初具规模时,三个人轮番扮演顾客和快递员,设想在送件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问题,来对产品进行完善。一次,脾气不太好的“快递员”重重地把快递甩进快递宝时,三个人来了新的灵感:该如何确保货物安全地被送入快递宝中呢?无线摄像头的想法由此产生。

  最开始,三个人也曾想过设计一个“自动盖章”设备,在二维码识别之后,设备自动启动,替代人工的签收功能。而几番实验之后发现,这一设想实现难度实在太大。一次在超市结账时,收银员撕下的热敏纸让他们有了新的思路。“发明创造本来就是这样,很多时候,你就是需要从生活中获取灵感。”潘雄辉替孩子们总结道。(记者 张航 牛伟坤)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