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人民网>>教育>>正文

“建设港口经济圈 再创竞争新优势”人民网系列访谈

建设港口经济圈离不开人才支撑

——访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

2015年04月08日10:49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建设港口经济圈离不开人才支撑

人民网宁波4月8日电 (卓璇) 近日我国公布的“一带一路”战略蓝图将宁波-舟山港列入15个重点港口之一。

宁波作为一个以港口物业为支柱产业的沿海开放城市,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了通航关系,与21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投资关系,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累计投资额分别占全国的2.5%和3.6%。特别是今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提出在新常态下主动对接融入国家战略,以港口经济圈为引领重塑再创宁波城市的竞争优势。

宁波该如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作用,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港口物流人才?人民网专访了宁波大学校长沈满洪。

目前宁波港航物流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人民网:有报道称中国目前物流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缺口达600多万,据说宁波未来几年物流专业人才缺口达10万人左右。您认为宁波在物流人才方面的供需情况如何,从宁波大学海运学院毕业的学生留在宁波的有多少?

沈满洪: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宁波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城市,宁波大学又是一所以海洋为重要特色之一的大学,义不容辞地要承担起港航物流方面的人才培养的重任。

我们已有的港航物流专业的毕业的学生,大概60%左右是留在宁波工作,而且其中95%以上的学生找的工作专业是完全对口的。这也充分说明,宁波港航物流方面的人才的供求矛盾还是非常突出的。宁波物流产业的蓬勃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的物流人才,物流人才的短缺制约了宁波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

人民网:现在宁波物流业发展很快,速度特别快。但是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的利润,主要是来自于简单加工,拼装收入和堆厂收入。来自于运营模式创新或者是技术革新方面的利润非常少,物流业的增加值很小。您认为就宁波而言,操作型,管理型,战略型,三类物流人才中,宁波最缺哪一类?

沈满洪:物流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以港口作为支撑,以临港产业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同时以信息技术作为重要的支撑。现在我们在人才的需求方面,应该说战略型的人才,创新型的人才,相对来讲应该是严重地短缺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宁波大学在物流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接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对接国际名牌大学。比如说把MIT的物流创新学院引进到宁波市。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想方设法,尽快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方法来提高我们。

加强横向合作 着力培养海洋类应用型人才

人民网:今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大力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积极谋划和推进港口经济圈建设。据舟山媒体报道,位于舟山的浙江海洋学院近日正式提交“浙江海洋大学”更名请示,您是否考虑过跟国内一些海洋类的高校合作,将科研和资源整合,更好地为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供人才与科研保障呢?

沈满洪:“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提出,对宁波大学来讲,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实际上最佳的港口不是在海岛上面,而应该是在像宁波港这样的一个地方,因为海陆的联动至关重要。货物一上岸,立马就能够进高速、上火车。这样的话,节省了从海岛到陆地之间的成本。

我们从今年1月份开始,正在积极筹划海洋学科发展,准备搞一个宁波大学梅山海洋科教园。这是宁波市委市政府在港口经济圈建设的一个重要大部署,我们进行了主动对接。将来由宁波大学主管的宁波海洋研究院,加上我们已有的宁波大学海洋学院、海运学院,以及几个国际化的海洋类的科教平台和基地。比如说与加州大学的圣地亚哥分校合作,准备搞一个中美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中心。与MIT(麻省理工学院)合作,准备搞一个MIT的物流创新学院。还要准备搞一个一对多的国际研究生院。我们把几个项目都集中到梅山岛这个地方。那个地方正是宁波市准备要打造的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我们这个项目就成为这个科技城的一个重要的核心的一个组成部分。

当然我们也要加强与舟山、上海、青岛一些海洋类学校和学科的合作。但总体上宁波大学的定位应该是考虑错位竞争。浙大有他的优势学科,我们不一定跟他去竞争。 北京大学基础学科很强,我们也不一定去跟他去竞争。我们着重是致力于海洋经济当中的应用型这样的学科和专业。

几条腿走路,缓解港航物流人才的短缺状况

人民网:再回到物流这块。我们知道物流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的复合型产业。目前国内物流领域的正规教育比较滞后,就大环境来讲,在专业设置,培养人数上都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

您认为政府部门跟高校应该如何解决这对供需矛盾?政府跟学校之间应该建立怎样的系统的培训体系和评价体系?

沈满洪:我觉得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是几个方面共同来努力。

其一,大学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包括几个层次的,本科的,研究生的,各种层次形成人才培养体系。

其二,大学还要承担继续教育的这样的一个任务。宁波大学在这个方面应该说承担了,而且做得非常漂亮的。去年我们有一个教学成果奖,就是一个学历加技能的成人教育的教学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的教学成果一等奖。这里面其中很大一块,是关于港航物流方面的。

同时我认为,我们港航物流的企业,自身也要有意识地选送一些人才到大学,到一些研究机构,甚至到国外的一些高水平的港航物流教育方面的这样的机构进行深造,几条腿走路,这样的话可以尽快缓解港航物流方面的人才的短缺的状况。

高校从三方面支持物流企业发展

人民网:您觉得高校应该如何支持地方物流企业的发展?

沈满洪:现在我们国家非常强调协同创新。所谓协同创新,就是指大学、企业、政府几个方面共同来努力,在进行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

作为我们大学,在支持港航物流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有几个方面应该是可以做出我们的贡献的:

第一个方面首先是人才培养。包括全日制的港航物流方面的人才的培养。以及是在职的继续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大学能够做到的。

第二方面大学应该加强港航物流方面的研究。因为港航物流这个领域,涉及的研究的内容非常之广泛,包括信息技术,贸易经济,金融的支持,这些方面实际上都是我们大学大有文章好做的,可以为我们的港航物流企业提供一些理论和政策的支持。

第三个方面,针对港航物流企业,他们所提出来的问题我们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咨询和策划。

我觉得大学主要承担的是这三方面的任务。

港航物流人才培养 需要大学和就业单位共同努力

人民网:说到就业这方面,您认为现在高校物流毕业生,就业主要存在哪些问题?从学生自身出发,学生说的就业难,是因为他们定位过高,不愿意从基层做起,还是说动手能力不强,或者是缺乏工作经验呢?

沈满洪:应该说几个方面都有。学生可能重基础,重理论,轻操作,轻实践。我觉得物流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两个方面来共同地努力。

一方面,大学在培养的过程中,既要加强基础理论的训练,同时也要加强实践环节的锻炼。

另一方面就业的单位,比如说宁波港,这样的一种港口的单位,在这些单位当中,也不要以为大学毕业生,一毕业马上就能够上手。大学毕业生实际上还存在着再培养的一个过程。所以基础培养在大学、真正地成才在新的工作岗位。港行物流单位也要树立这样的一种理念。我们大学和就业单位共同地努力,应该说港航物流方面的人才,我们还是能够缓解供求矛盾的。

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经验,建设我们的实践教学点

人民网:您上面提到,因为现在随着社会的重视,经过专业物流教育的人才会越来越多,但是这些人才却缺乏实践经验。对比德国这种发达国家的人才培养经验,他们相当注重实践。中国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加强现场实习和实践经验的累积方面,还是十分欠缺。你认为发达国家哪些培养人才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的?

沈满洪:这个问题很有意义。一些世界的名牌大学,在应用型的人才方面,普遍都设立了他的实践的基地。比如说我女儿在多伦多大学学习,是学金融专业的。她必须要经历整整一年,每次4个月的金融部门的实习。而且3个单位都是不一样的,每次4个月。这样实习和学习相结合,使得她一毕业以后,上手的能力就比较强.所以这方面我们将来在设计我们的培养计划,建设我们的实践教学点的时候,这些方面应该是可以进一步予以加强的。

人民网:所以,学生实习阶段,在单位对接这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学校这边需要很大的努力。

沈满洪:对。

大学办得好不好,要看培养的学生受不受社会欢迎

人民网:我认为,如何评价学校这块物流专业做得好不好,很大的一点就是看宁波本地物流企业发展情况。如果他们发展得好,然后你们又这么多的学生留在这里,那就说明宁波大学整个教学工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是适应社会经济需求的。

沈满洪:刚才你提出了一个办学的检验标准的问题。实际上一个大学办得好不好,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受不受社会欢迎。

比如说我们港航物流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不能够在社会上充分发挥作用。应该说我们现在所培养的学生是受到社会欢迎的。总体上就业的状况也不错,也促进了宁波市的港航物流产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内地的港航物流产业的发展,它的效率和效益跟香港,跟国外的一些港口相比较,还是有显著的差距的。因此我们在人才培养方面,还根本没有这个自满的资格,还是要继续努力做好这方面的人才的培养和科学研究。

(责编:郝孟佳、熊旭)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