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接任中山大学校长

2015年01月27日10:22 | 来源:大洋网
小字号
原标题: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接任中山大学校长

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罗俊接任中山大学校长

1985年获得中山大学理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引力实验与精密测量物理研究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任命罗俊担任中山大学党委常委、校长(副部长级)。1月27日上午,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负责人在中山大学宣布这一任免决定。罗俊此前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罗俊,男,1956年11月生,湖北仙桃人,理学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982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物理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后留校任教,直到来到中大前。仔细说来,罗俊与中山大学渊源有自。1985年他在华中工学院研究生毕业,获中山大学理学硕士学位。在这个意义上,罗俊应是中大校友,此番上任也可称为重返母校。

  上世纪80年代,正是中山大学引力物理研究室巅峰时期,而这应与罗俊后来的研究领域联系颇深。1974年,中山大学开始探测引力波,并在1978年建设引力物理研究室,这是当时国内仅有的两个同类型实验室之一。1916年,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测了引力波的存在,但科学家为此殚精竭虑,却一直没有直接观测到引力波。世界科学界公认,引力波是最难检验的尖端科技之一,也是一项意义重大、十分困难的物理学基础研究。

  罗俊长期从事引力实验与精密测量物理研究,开展了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实验结果被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CODATA)基本物理常数任务组收录;开展了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检验,实验结果被国际粒子物理数据组(PDG)收录;开展了亚毫米范围牛顿反平方定律的实验检验,实验结果得到国际同行认可;与他人合作开展了宏观旋转物体等效原理的实验检验等基础科学研究。

  2009年,罗俊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原校长许宁生也是这一年成为中科院院士。不同的是,罗俊属数学物理学部,许宁生则是信息技术科学部。此后,罗俊开始走上学校领导岗位。2010年7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3年7月任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华中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

  当选院士后,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专门发布相关新闻,因为1999年罗俊获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学位,此间他师从著名的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专家许厚泽院士。新闻中说罗俊“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成果斐然,曾获中科院院长奖学金特别奖和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记者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搜索看到,罗俊是在2002年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为《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英文)》,指导老师正是许厚泽。该文摘要写道“采用长周期、高Q值的扭秤,并选择恒温、隔振、电磁屏蔽以及外界引力干扰小的实验环境,从而有效克服传统扭秤实验中扭丝的滞弹性和热弹性等影响,采用扭秤周期法在 1 0 5× 1 0 - 6相对精度上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为了进一步提高G的测量精度,还系统研究了精密扭秤实验的各种系统误差及其对G的影响。

  而这也是他学术研究领域的基本反映。

  不仅如此。在他的指导下,有两位学生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3年,罗俊在华中科技大学指导的学生胡忠坤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8年罗俊指导的学生涂良成凭借论文《光子静止质量的实验检验》也摘此殊荣。

  30年山洞搞科研“追”引力

  作为国内知名的引力物理学家,但其实在互联网上对罗俊教授的报道信息并不多,即便是华中科大校内媒体也鲜有关于他的采访报道,堪称低调。

  在长年不见天日的喻家山人防山洞内,罗俊带领团队三十年如一日,开展引力精密测量研究。他的团队取得的万有引力常数值,是国际上精度优于50ppm(1ppm是百万分之一)的七个结果之一;其引力实验室也被外国专家称为“世界的引力中心”。 万有引力常数G是人类最早认识和测量的物理学基本常数,也是迄今为止测量精度最差的常数,因此备受各国科学家关注。

  [page title= subtitle=]

  为攻克这一难题,从1986年开始的近10年,除去吃饭和睡觉,罗俊几乎都在山洞中度过。长年不见太阳,加之山洞里阴暗潮湿,罗俊头发掉了一大半,索性剃了光头;1992年,罗俊左脸出现一片片的白色斑块,直到1996年才治好。1998年,罗俊取得了105ppm相对精度的测G结果。2009年,罗俊团队将G的测量精度提高到26ppm。这是国际上精度优于50ppm的七个结果之一,也是采用扭秤周期法测得的最高精度G值。罗俊团队测G实验结果被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推荐的CODATA值所收录,并以华中科技大学英文缩写HUST命名。

  2000年,注意到国家对精密重力测量技术的迫切需求后,罗俊带团队启动空间加速度计研究。6年后,团队研制的空间簧片加速度计成功通过搭载飞行验证,为我国自主研发重力测量卫星打下坚实基础 2005年,团队开始冷原子干涉重力测量实验。现在,他们研制的冷原子干涉重力仪分辨率已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在学生眼里,罗俊是一个严厉到几乎苛刻的老师。“实验状态记录要详实,不准含糊遗漏;实验输入条件要验证,不准存在假设;实验流程安排要论证,不准随心所欲……”在引力实验中心的墙上,随处可见罗俊定下的实验室“十要十不准”。在实验中心,学术思想的讨论从来都非常开放。为了一个学术问题,这个已经50多岁的科学家,经常和学生们争得面红耳赤。团队的每一篇学术论文投稿前,罗俊都进行仔细审查。就有学生说,“我有一篇论文,罗老师让我修改了17次。”

  “为了实现大科学梦想,必须培养出一支过硬的科研队伍。”罗俊曾说。

  罗俊:大学的最终使命是教书育人

  作为校长,人们更关注罗俊的教育想法。2014年6月20日上午,华中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评估总结大会暨审核评估工作布置会上,他发言时说要凝聚一个共识,即大学的基本职责是本科人才培养,本科人才培养工作要关注绝大多数学生,要确保绝大多数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顶层规划对于本科教学十分重要,专业建设要有整体规划,要确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建立与定位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建设与培养方案一致的核心课程体系。他要求本科教学工作要规范有序,要强化教学基本建设。

  在华科大化学院三十年院庆大典上,他提到如今高校学科评比。科研是硬指标,而教学成了软指标。看一个学科强不强,教学排在了科研的后面。大学不是真正的科研机构,大学的最终使命是教书育人。育人,才是大学的根本。我们教授们在评职称,搞科研的时候,不能把以学生为中心忘在脑后。今天为什么有人来捐赠,为什么这么多杰出校友从全国各地聚集在这里参加这次大典,那是我们的教授栽培出了他们,化学院才有了开枝散叶,往外面输送人才的机会,才有发展壮大的机会。讲到激动处,他甚至对着台下老一辈的教授们说,谁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就让他去请教你们,请教你们这些干了一辈子的老教师们。(广州日报记者徐静)

(来源:大洋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