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城市少年的乡村“变形记”:感受阳光留下的印记

2014年08月30日14:40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城市少年的乡村“变形记”:感受阳光留下的印记

   当“候鸟少年”们千里迢迢赶往都市,与外出务工的父母团聚时,另一些大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却选择反向而行,趁着暑假到乡村去瞅一瞅。

   在他们当中,有的人是因为父母怀着乡愁,领着他们去乡间“忆苦思甜”;有的人则是因为对乡村生活一无所知,所以进行好奇式探访;有的甚至带着一种骨子里的优越感,希望“到贫瘠的土地上做一些事情”……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到乡村过暑假,给这些城市少年提供了全新的生活体验。

   也许是往日的意气风发难以在陌生的环境中施展,曾经在大城市里如鱼得水的少年们在乡村不时感到手足无措,但“放养式”的单纯快乐,却也让他们对“原生态”的生活乐趣念念不忘。与此同时,城市与乡村生活的互换,也给他们的家庭上了意味深长的一堂课。

   阳光留下的“印记”

   今年8岁的朵朵是生长在广州的湖南人。南方日报记者见到朵朵时,她的妈妈刚带着她回了一趟位于湖南临武县的老家。“想让女儿看看故乡的样子,她已经不会说老家的方言了。”朵朵的妈妈如是说。

   朵朵的妈妈一直信奉“放养式”教育,一有时间,她就会带上朵朵,逃离城市里冰冷的钢筋水泥丛林,去田野、去农场、去海边,感受大自然最真实的一面。

   回临武县的5个小时车程里,路上的田野、稻谷、池塘,成群结队的鸡鸭牛,让朵朵一直叽叽喳喳,兴奋不已。她拿起手中的相机,啪啪啪地拍个不停。

   “快看,大黄牛,我害怕!”车子刚进入临武县,看到一群黄牛的朵朵吓得直往朵妈的怀里钻。当天她穿着红色短袖T恤衫,她想起在学校的时候老师曾经说过,牛见到红色的东西会兴奋,可能还会用牛角攻击。

   这个举动让朵朵的妈妈吓了一跳。她带着女儿下了车,决定在这里给女儿上一课。

   “不怕,看妈妈和牛牛做朋友。”看见女儿一直往后退,朵朵的妈妈一边耐心地劝说,一边抚摸着一头老黄牛的牛背,给女儿做榜样。在妈妈的鼓励下,朵朵壮着胆子,一步一步慢慢地走过去,战战兢兢地用手指碰了一下那头老黄牛。

   黄牛的温顺让朵朵变得愈发大胆,她执拗地要和老黄牛拍照,就连老黄牛伸舌头要添她的手的时候,她也显得十分淡定。她得意地说:“牛身上可舒服了,摸着很软。”

   性格开朗的朵朵到达农村后,一刻都坐不住,才到姥姥家,就和邻家小伙伴小胖一起上后山摘野果子。山上的一切对朵朵来说都是新鲜的:从没有见过的、五颜六色的野花,比自己还要高的野草,还有蝴蝶、蜻蜓,以及有手指那么粗的蚱蜢。朵朵把小胖抓来的蚱蜢放在手里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它放归草丛。

   玩了一会儿,朵朵口渴了,问小胖哪有卖汽水的地方。小胖扑哧地笑了,递给朵朵一个在路边摘的紫色果子。“这个能吃?”朵朵歪着头半信半疑,小心地咬了一口,发现挺好吃。鲜甜的深色果汁把朵朵整个手指和嘴巴都染成了紫红色。两人笑着打闹到太阳快下山了,才往家里赶。

   在县城里,没有高楼大厦,只有低矮的平房,窗外没有整晚闪烁的霓虹灯,只有星星点点的灯火。人们习惯了早睡早起,鸡鸣而起,日落而息。这些质朴原始的生活习惯,起初让在广州生活了8年的朵朵很难适应。每天早晨,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挑着担子叫卖的声音,总是吵得朵朵捂耳朵。

   然而,朵朵很快就变得入乡随俗,跟着小胖一起完全融入了乡村生活:爬树、抓鱼、赶鸡。在满地都是纸巾的米粉店,朵朵一开始觉得“很脏”,现在也能像村里其他人那样,每天早起去吃一碗热腾腾的米粉。

   每到下午,她就会换上带来的小泳衣,和小胖一起到小溪里游泳,溪里的吸盘鱼、光亮的石头成了他们的“玩具”。玩累了就去爬树,坐在枝桠上看远处的田园风光。“很漂亮,在广州看不到。”朵朵骄傲地告诉南方日报记者,她爬树的速度丝毫不输给村里的男孩子。

   尽管在乡下只待了10来天,但不搽防晒霜、不拘小节、光着脚丫在田埂上奔跑的日子,还是一下子让朵朵黑了不少,尤其是在后背上晒出“斜十字”的痕迹,那是游泳衣的带子在阳光下留给她的“乡村印记”。

   看着女儿在老家玩得十分尽兴,朵朵的妈妈觉得很满足。“体验乡村生活,对城里的孩子来说其实是一种天性的释放,也是一种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的回归。”

下一页
(责编:赵英梓、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