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别让孩子们“憋在春天里”

马得清

2014年04月17日14:53        手机看新闻

近日,一场意外的交通事故为原本就举步维艰的中小学春游浇了一盆冷水。海南某校学生春游车侧翻事故发生后,海南省教育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校外集体活动必须严格执行报告审批制度;教育部再发紧急通知,同样强调“严格审批学校组织春游”;随后,沈阳、深圳等地教育部门也再次强调集体春游需要上报审批。

有专家指出,政府部门的“免责式”报批规定,就是学生春游的拦路虎——由于要向教育部门报批,很多学校不愿意承担安全压力,就干脆不组织学生外出活动。一条“安全高压线”,让“憋在春天里”成为不少学校的常态。

我认为,学校组织学生春游,让春游常态化才是教书育人活动中的正常现象。让学生春游,不仅可以给学生感受自然、观察自然和探索自然的教育机会,也可以提高学生认识和了解大自然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认识自然规律的能力,更直接地体会和认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更好地与大自然一起和谐地成长。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说,还可以提高学生借物抒情、营造文学意境的心灵涵养。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是城市学校课堂教育中最为稀缺的教育资源,而这样的资源正是我们的城市学校教育急需开发利用的宝贵财富。

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环境中,学生被长期圈禁在学校的围墙和教室里,一些学校为了避免发生意外甚至连上体育课教师都提心吊胆,有些学校还取消了学生的课外活动,城市学生的活动范围日趋缩小,似乎除了上课做题,再无更值得一提的活动。这样下去,无疑是在人为地隔绝学生与自然的联系,导致学生认识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能力下降。

欧美国家自然教育发达,将教育融入自然,用自然丰富教育内涵,一直是他们教育中常态的教育理念。面对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挤压,为了确保城市儿童体验和了解真实的自然,欧美不少国家的教育者就近取材,在幼儿园教育中就注重开发利用城市公园,巧妙地把城市公园转化为教育儿童的宝贵资源,让公园为城市公共教育服务。

可我们呢,一方面也主张让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探索自然、感受自然美,但是在具体做法上,学校组织春游都成了难事,成了担惊受怕的事,这正常吗?一次事故,足以让学校领导和相关教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安全责任审批制度的严格管制负面效果,由此可见一斑。这样下去,谁还敢组织学生春游呢?

在我看来,“免责式”报批规定不是真的为了学生的春游安全考虑,而是一种预先就打算逃避责任的懦弱无能体现,其负面效果就是圈禁自然教育思想并圈禁学生的心灵。我们应当从自然教育之需要和完善相关法律责任的角度改革“免责式”报批的有关教育安全管理规定,让改革后的规定发挥指导学生春游的作用。这样做,才是积极的教育管理;这样做,才会让学生春游常态化,才会让自然发挥出应有的教育作用。(马得清)

(责编:邱瑞昕(实习生)、熊旭)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