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涂鸦的孩子们。
10年全职爸爸
虽然九洲岛上到处都是孩子们玩耍的喧闹声,但15岁的阿海却没有去玩,而是默默地扛着会旗指引着人群。等所有人都到了沙滩,他才独自蹲在沙滩上拿着小树枝,低头画起了他心爱的汤姆猫,直到父亲走到身边他才抬起头。
阿海的父亲叫何炳岭,是珠海市自闭症互助协会的发起人,也是第一任会长。46岁的何炳岭是新疆石河子人,曾在天津读书工作,1993年南下珠海。1999年,儿子阿海出生之后就被送往外公外婆处抚养,但随着阿海一天天长大,关于儿子“有点不对劲”的坏消息不断传来。2003年,何炳岭将儿子接回珠海,旋即阿海被确诊为自闭症。
当时,刚刚接触自闭症的何炳岭并不了解这一疾病。尽管4岁半的阿海随时都可能出现无故尖叫、机械重复、失眠甚至自伤等状况,何炳岭却仍心存侥幸,他认为只要自己多花点时间陪孩子做游戏,儿子的情况就能有所改善。
但当他看了一部有关自闭症的电视专题片之后,“自闭症是终身疾病”的事实如晴天霹雳,让何炳岭陷入谷底。难以接受现实的他在一个晚上独自走进家附近的酒吧,买了一瓶啤酒默然独坐良久。他的一个朋友碰巧撞见这一幕,被他的消沉神态吓得不敢出声,半晌才悄悄地上前询问,几近麻木的他轻描淡写地答道:“没什么。”
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何炳岭逐渐调整心态。他学的是外贸专业,外文功底不错,便直接登录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相关网站,翻阅了大量有关自闭症的文献,他还向剑桥大学的自闭症研究学者发电邮请教。
在对自闭症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之后,他为阿海量身定制了一个“私塾式”康复方案,而执行这个方案的前提是,他必须当一个全职爸爸。2005年,何炳岭毅然辞去了工作,全身心地照顾起儿子的起居生活。
何炳岭设计的康复方案,简而言之,就是24小时的贴身陪护。治疗过程并非简单的教与学,而是一场父子二人齐头并进的持久战。他以教儿子游泳为例,对记者说:“以前我游三四百米可能就不行了,但后来带着他,我得做榜样,就咬牙坚持到500米。慢慢地养成习惯之后,我们就游得越来越远,从500米到1000米,再到2000米。现在游泳对我和他来说,都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一般而言,自闭症患者的康复方案重视“补短”,即重视在社交、语言等自闭症患者难以胜任的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但何炳岭更看重的是“扬长”——自闭症儿童往往在某些方面有超乎常人之处,如绘画、记忆、数字、耐性等等。何炳岭坚信,对于自闭症儿童不能一味训导,而应该发现、培养其长处,从而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很快,他发现了儿子的绘画天赋,并让阿海开始接受各种绘画训练,现在,阿海已经非常擅长钢笔速描了。
2005年至今,何炳岭已经做了将近10年的全职爸爸,这些年来,儿子就是他生活的中心。曾有朋友约他前往广西从事外贸生意,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有人劝他:做生意早晚都可以,但儿子一旦错过了最佳的教育时间,就是毕生的遗憾。何炳岭深以为然,从此打消了工作的想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