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还“被出名”的少年安静的课桌

2013年11月20日15: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还“被出名”的少年安静的课桌

  ■热话题

  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初中学生杨某今年9月因“网上造谣”被当地公安局刑拘,被释放一个多月后,又被爆料被拘期间遭受了“刑讯逼供”;紧接着,他转学到天水市育生中学借读,又被曝遭学校“劝退”。最新的消息称,在省教育厅过问之下,当地教育部门称杨某“退学”是因为未办借读手续,补上手续后,就可以继续返校读书。

  ■一评

  鹿永建

  甘肃张家川发帖被拘少年今日发帖感谢各方关心。由于他被借读学校劝退而起的风波,希望就此可以平息。然而,作为由成年人掌管的这个社会,有责任回答一个问题:一名被抛到舆论风口浪尖上的未成年人能否就此回归常态生活和学习?

  少年杨某近段时间被置身社会舆论的大漩涡之中,担负了一个未成年人无法完全承载的社会转型之重。

  可以肯定的是,不管支持他的方面对他多么关心,也不论成为媒体焦点给他的安全和权利加了几道保险,当社会热点转移之后,他都可能生活在更加复杂的人际和社会关系之中。尽管热点巅峰之时万人关注,甚至有人给他戴上“小公知”的桂冠,杨某作为成长之中的少年,可能会因此缺少极其宝贵的同龄人友谊而越发孤单。而这种种情况被众多成年人有意无意间忽略。

  社会上有一些未成年人,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从普通人生的抛物线上飞出去,被贴上一种标签,成为同学中的另类,甚至最终失去良好的同伴和同学关系,遭遇比一般未成年人多得多的风险和坎坷。成年人有责任避免让杨某成为这种标签化的少年。

  还他安静的课桌,实质是还他一个基于法治的平静环境和心理安全。相关人士有责任让他的过失和错误不会因任何其他考虑而被放大,让他的受教育权不因犯错而被剥夺。当他确知生活在一个安全的法治环境中,就不会因为怕受到威胁而患上“焦点新闻依赖症”。

  还他安静的课桌,需要成年人呵护他作为未成年人的生存空间。每个与他发生关系的成年人,包括他的亲人,不管处于什么职业岗位,都有一份保护未成年人的天然职责,都应尊重未成年人的法定权利。媒体也不应过度解读,借题发挥,使这个少年的生存环境更加复杂。

新华社北京11月19日电

  ■再评

发帖少年的“学事”不该成热点

  王艳明

  16岁,尚未完成义务教育,本该是在校园读书受教育的年龄,可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初中学生杨某的读书问题,却成了热会关注的焦点。

  且不论杨某之前被刑拘适用法律是否适当,也不管“退学事件”是否跟他的微博言论有关,就一个尚未完成义务教育的学生而言,受教育是他基本的权利,也是学校和家长的义务。杨某入学读书,不该成为“问题”。

  杨某的家长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杨某在网上发帖确有不妥,但并没有人们说的那么坏。明年就要中考了,他还是希望儿子像其他孩子一样,能顺利读完初中,考上高中、大学,将来能有出息。

  同日,杨某原就读学校张家川镇中学也表示,杨某的学籍还在张家川镇中学,他正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如果还想回到原学校读书,张家川镇中学依然会接收。

  这些信息表明,远离纷扰,回归校园,才是杨某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也是家长和学校的共同期盼。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何况还是一个孩子。也许杨某之前并不是人们眼中的“好学生”,甚至犯过一些错误,但只要不构成违法犯罪,都不过是“孩子的错误”。社会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他,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过度追捧或者抹黑,都可能害了他。

  曾被杨某“触犯”的当地相关部门,也应以包容的态度接纳他,不管他是否影响了当地政府“颜面”,是否让相关部门产生“压力”,都应该冷静处理,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

  总之,发帖少年杨某的求学问题,不该成为社会热点。那些重大的社会问题,应该由大人去认识、反思,而不能把不该做的事、不能承担的责任,推给一个初中未毕业的少年。发帖被拘纠纷、“刑讯逼供”疑云,确实需要按程序调查处理,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避免让他陷入无力应对的舆论漩涡。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