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2013公务员面试热点:反思大学教育

2013年11月01日13:56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手机看新闻

【热点追踪】

“大学是对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只有读大学,才能使自己更加有修养、有层次。”这是一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内心对大学的渴望。日前,成都女孩玲玲上大学遭父亲反对的事件引发公众热议。虽然玲玲拿到了本科录取通知书,但其父亲却认为“读书无用”,宁愿出钱资助她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元学费打水漂”——“读4年书花费8万元,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元,来回16万元,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

这位父亲看似滴水不漏的“经济账”,可谓对中国大学的讽刺。这个极端案例的背后隐藏着一种“教育投资论”。不少家长把对孩子的培养视作一种投资,将“上大学、读书、获取知识”与“找好工作、拿高工资、过舒坦日子”画上等号,计算投资回报的心理也就自然产生。毋庸置疑,过于短视的教育投资论值得批判。但读书的意义被功利化,需要反思的绝不只是过于“精明”的家长。

【评析深喉】

纵观中国这么多年来所谓的精英教育,不乏众人对其的质疑和责议。对于农村家庭来说,读大学高昂的学费、生活费和就业难等问题成为农村家庭“因教返贫”、“因教致贫”的原因,导致农村辍学率逐年上升,很多高中生放弃高考。对于城市高考生来说,有条件的家庭则选择将孩子送出国门,逃避式地离开中国教育,对中国的教育嗤之以鼻。很多家长认为,“现在这种大学教育,只会培养出好吃懒做、眼高手低的人,大学生毕业后,连换电灯泡都不会,读书有什么用!”类似这样的斥责声充斥在国内的各大网站和论坛。

当下,是时候对中国的大学教育进行深刻的反省了。新“大学无用论”是对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警醒。英国教育家亨利·纽曼曾如此阐释大学教育的应有之意——“提高社会的思想格调和公众的智力修养,纯洁国民情趣”。反观现实,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让“游戏人生”成为不少大学生的生活常态。提高大学办学质量,不仅是回归教育本意,更是解决“大学无用论”问题的关键所在。

新“大学无用论”的抬头还折射了社会对公平与正义的渴求。“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时代里,大量农村学生通过高考跃龙门,知识成为改变命运最可靠的保障。但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拼爹”、拼人脉的潜规则正挑战着社会的公平底线,也让“教育”和“成功”之间的路径变得日益复杂。只有竭力打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让活跃的社会流动成为可能,才能彻底消除各种“读书无用论”滋生的土壤。

来源:中公教育

(责编:实习生 杜煜天、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