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

 累计投入近200亿元推进教育均衡 

“学有良教”看成都 

本报记者 袁新文 王明峰

2013年09月17日04:06    来源:人民日报    手机看新闻

  制图:宋嵩

  成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9%,2012年全市小学教学质量校际差异系数仅为0.04……四川省教育厅近日发布消息:从办学基本条件、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以及公众满意度4个方面督导评估,成都市19个县(市、区)均达到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标准。

  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黄新初说,当前,我市教育发展水平已经超越了“学有所教”的阶段,正在向着“学有良教”的更高目标迈进。实现“学有良教”目标,关键点之一就是要在推进教育均衡上下功夫。

  让校长老师流动起来

  成都市城乡均衡教育起步于10年前。10年间,成都市委、市政府累计投入近200亿元,对城乡中小学实施建设改造,同时加大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使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悬殊的状况得到彻底改观。

  双流县黄龙溪学校罗明福校长对此感同身受。“前些年,一个垮杆(即将倒闭的意思)初中,一个簸箕大(很小的意思)的小学,老师想调走,学生想转学,都快办不下去了”。他说,这些年,教育部门对黄龙溪初中和小学整合建设,政府投入了很多钱,各种教学设施“鸟枪换炮”,学校现在的办学条件一点不比城区学校差!

  农村学校由教育洼地变成高地,在硬件“换代”的同时,还必须对软件“升级”,核心就是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的素质。为此,成都市出了不少“新招”,“县管校用”就是其中之一。这项举措,改变以往校长教师人事关系只属于某一所学校的制度,由县(区)教育部门统一管理。这对于校长教师跨校流动、促进城乡师资交流,无疑是一种新招、实招。

  温江区惠民双语幼儿园园长何煦在城区幼儿园里干得很出色,2006年她却被交流到一所农村幼儿园抓管理。开始有点想不通,但在农村幼儿园里她找到了新感觉,和老师们一起把一所农村园办得有声有色。两年后,她因工作需要又被交流到城区。去年,教育局领导再次把她派到地处农村的惠民双语幼儿园当园长,这次她的心情很平静,信心也比以前更足了。谈起自己的工作经历,她颇为自豪地对记者说:“您看这里的条件哪点比城区差?城乡工作的经验、交流任职任教,其实对校长老师的成长都很有好处。”

  从2010年起,成都市每年从城区选拔40名校长到农村学校任职3年,同时从农村学校选拔40名后备干部到城区挂职锻炼1年。每年从城区学校选派1%的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服务,各城区按照不少于城乡结对学校专任教师总数2%选派教师开展支教,教师资源配置明显向农村倾斜。同时,成都市还实施地方“免费师范生计划”,每年招收培养100名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定向到农村任教5年;实施“成都市高校毕业生支教计划”,已累计招募2628名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实施“常青树——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计划”,3年已累计招募87名(次)名优退休教师下乡兴教。

  一系列举措,使成都农村师资水平整体提升。农村中小学无高级教师、无学科带头人、无优秀青年教师的“三无”状况已成历史。

  让城乡学校拉起手来

  前不久,成都市教育局局长吕信伟收到一封来自崇州市桤泉镇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信中说,“成都市委托管理实验,让一所农村学校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得到了当地老百姓一致称赞和好评。”

  何谓“委托管理”?吕信伟向记者解释说,就是一个县区授权另一个县区的一所学校来管理本地某所学校,托管期间,被委托学校拥有对管理学校的教育教学、行政管理、人事任免和财务管理的全部职权。此举的目的是让城乡学校拉起手来,让强校弱校拉起手来,进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满覆盖”和“学有良教”的目标。

  自从崇州市桤泉镇思源学校被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托管”后,学校的一系列变化令师生们欣喜。学校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推行有效课堂改革,让课堂真正活了起来。刘云亮校长告诉记者,仅仅一个学期,桤泉镇思源学校参加崇州市质量测评,进入前10名的学生就从原来的6名一下子增加到16名,每个年级都涌现出优秀学生。老师们也是受益者。他们说,托管给我们送来了很多优质教研课,增加了许多外出培训的机会,视野一下子打开了。

  目前,成都中心六城区已先后与远郊9个区县建立起“城乡教育互动发展联盟”,六城区130所学校还与远郊168所学校签订了结对发展协议,而这一切都是在不额外增加教师、不额外增加经费的前提下进行的。今年年底,成都市将全面推开“委托管理”和“名校领办”这两种跨区域办学模式,保证每个县域都至少有一所学校参与委托管理,全市名校领办学校达到3至5所。

  让教育特色绽放出来

  随着成都小学、初中“就近入学”力度的加大,入学机会公平的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小学、初中择校生占新生比例大幅下降。有关机构对成都中心城区18所小学监测显示,这些学校的择校率较上一年下降了17%;对热点初中的监测结果表明,这些学校的择校率下降了41%。

  均衡发展,不仅让成都的“择校热”降了下来,而且使各校的教育特色绽放出来。结合本地实际,本着“一校一品”的原则,成都市打造了一批特色学校,使各地各校的鲜明特色更加凸显。

  蒲江县成佳镇是著名的茶乡,成佳九年制学校被郁郁葱葱的茶园包围着,校园里四处可见的茶树生机盎然。校长熊怀辉说,生长在茶乡的孩子不能不懂得茶文化,于是,以茶文化为主要内容和载体,逐步形成了学校的教育特色。不仅开设了茶文化课程,还编写了《茶乡美韵》、《茶乡情韵》、《茶乡绿韵》等乡土校本教材。孩子们在茶文化的熏陶浸润下成长,慢慢就会形成儒雅谦和的品格。

  在温江区,记者在玉石小学看到很多“精美的石头”、鲜活的川剧脸谱、可爱的老虎猴子,这都是孩子们用彩笔在各种石头上画的画。玉石文化是这所学校的特色,孩子们在与石头打交道的过程中,领略了美与艺术。和盛小学的足球项目可圈可点,学校将体育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让每个学生都踢球,并在运动中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学校已为国家少年女子足球队输送了两名学生。万春学校的“鱼凫文化”底蕴深厚,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了这所学校的亮点,全校的每个孩子都会打太极拳……

  特色发展的理念,让成都市城乡教育形成了你追我赶、百花齐放的素质教育风景线,在促进学生个体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同时,也让老百姓感受到区域内的学校没有好差之分,只有远近之别。全市孩子共享优质均衡教育的梦想不再遥远。


  《 人民日报 》( 2013年09月17日 12 版)
(责编:刘军涛)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