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让我们学会爱 平等是爱所有生命的前提

2013年09月12日16:01        手机看新闻

平等这个概念,在我们的感觉中似乎还是一个充满理想的遥远的事情。我们之所以觉得平等过于遥远,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理解平等,平等的意识还没有建立。什么是平等呢?简单地理解就是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但是这个“一样”不是结果的一样而是机会的均等。比如,不是每个孩子都去读北大,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读北大的机会,这就叫平等。

前几年曾经有这样一件事被宣传得尽人皆知。一位母亲是高三的班主任,为了班里40个孩子,她整天忙碌着。有一次,她的女儿发高烧,此时正是高考时间,因为忙她没有带孩子去医院,结果三天的高烧毁坏了孩子的视神经,一个如花般的少女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中。后来这位母亲成为了优秀老师,作报告在讲到这里时她自己也泣不成声。很多人可能认为这个母亲很伟大,因为她为了帮助一些孩子成就理想而牺牲了自己的孩子。但在我看来,她是一位不合格的母亲,甚至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她没有权利为了一些人的前途而去放弃另一个人,尽管这个人是她的女儿。那40个孩子即使考不上大学也可以再考,也能够工作。但是另一个女孩失去的健康 是无法恢复的。对于生命而言自己的女儿和别人的孩子是一样的。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在传统的观念中,孩子往往被我们当做“私有物品”,而私人的东西可以由我们自己做主,所以孩子就成了父母的附属品。当我们抱着这样的观念生活时,生命的平等性就很容易被忽略了。在平等的前提下,每个生命都应该得到尊重,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立的价值。当我们站在平等的角度上,就会发现很多我们原本认为正确的东西都需要反思。

每个生命都是一样的。不能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溺爱,也不能因为是自 己的孩子就可以放弃,任何人都没有这样的权利。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孩子看做是和我们一样的生命,我们和孩子是平等的。

平等是独立的前提。为了真正实现平等,首先要教会孩子独立。每个正常人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有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的个体。我们该怎样培养这种独立且有责任能力的人呢?我们的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独立?我们又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对他们进行独立的教育呢?我个人认为孩子从出生起其实就是一个独立的人,尽管他们在一段时间内需要我们的照顾,但独立并不仅仅是生活上的自理,更是精神上的自立。

在女儿3个月大的时候,我从书上看到从这时起可以给孩子喂水果,于是我就拿了小勺喂她苹果和香蕉。每一次吃完的时候我都会说:“没有了。”那时她应该是听不懂“没有”这个词的,但是几次这样的重复之后,她会明白“没有”的意思。长大以后不管她喜欢吃什么,只要说没有了,她就知道再要也没有用了。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知道:所有的事都不可以随心所欲,自己的希望要符合实现的可能。

孩子小的时候会缠着我们玩,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家庭。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很烦躁,很容易失去耐心,其实陪孩子玩儿的过程也是教孩子独立的过程。女儿在家的时候我会和她说:“妈妈要看书,你自己玩会儿吧。”女儿小的时候,每次去公园都是我们陪她玩儿。直到有一次她要玩滑梯,我对她说:“我想看书,怎么办?”她看着我不知道该怎么办。然后我说:“我先陪你玩10分钟,你再陪我看10分钟书,怎么样?”她同意了,我陪她玩了10分钟后说:“时间到了,你该陪我了。”尽管她不愿意,但是由于自己不敢一个人玩儿,也就只好坐在我旁边。但是她会不耐烦地问我什么时候看完。我对她说:“你玩的时候我可没这样说呀,如果你想玩儿,可以自己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任何一个人都不是别人生活的全部。

其实大部分孩子都是很胆小的,他们在看不到大人的时候一般不敢自己一个人呆在陌生的环境中,所以我们让他们自己玩儿的时候他们通常是不敢的,这样做并不是要挟孩子服从我们,而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是在条件和能力之间进行选择。当然也有些孩子是很胆大的,即使没有家长陪同也敢一个人玩。这样的孩子通常是因为自己从来没有独立过,没有一个人单独呆在陌生环境的恐惧经历,因为我们每次都会在他身边,这样他们会认为父母会永远保护着他们,等到长大以后就没有了这种体验。当孩子缺乏经验又胆大的时候,才最容易出现问题。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把这样一种可能性告诉他们,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体验,非但不会给孩子造成恐惧的后果,反而会让他们更客观地看待自己的能力。

孩子年龄越大去的地方越多。比如去逛商场,我们会约定,她先看文具,再陪我看衣服,再大一些我们就约定,各自看自己喜欢的东西,约定时间集合。其实孩子是很讲理的,他们答应的事通常都会做到,特别是和父母的约定。他们对父母有一种依赖,这是一种对爱的依赖。正是这种爱的关系会给孩子一份安全感。在爱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安全感对孩子的成长很重要。

现在很多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和老人都围着孩子转,这样很容易让孩子觉得他是世界的中心。等到上了幼儿园,一旦遭到一点点的冷落,或者别人的注意力没有集中在他身上的时候,他就会郁闷。更可怕的是,当他们长大,有一点不顺心就想到放弃生命,追根溯源会发现问题的原因来自幼儿时的教育。

讲了这么多的故事,其实是想说明,所谓独立是指自己知道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和怎样实现目标。 经过这样的教育之后,孩子不但学会了独立,同时也知道我们和他们之间是平等的。如果缺乏独立的思想去教育孩子,多半的情况会是:当孩子小的 时候我们顺从孩子,但一味地顺从是不能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当孩子 成长到一定的年龄,希望独立时,我们又要去干涉他们的行动。其实,一个十七八岁的孩子依然没有自己的主见非常不正常,我们要面对这样一个现实,子女早晚是要独立地面对这个世界,这是成长的必然过程。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独立,我们需要从孩子出生起利用一切机会去培养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能力。

那么,这就又引出了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具备了培养孩子独立人格的能力或者技巧呢?我们自己是否是一个具备独立能力的人呢?

今天的中国与30年前相比变化很大,我们的孩子与我们成长在完全不同的经济文化背景中,我们习惯了用命令的方式指挥一切,但是对于他们来说,命令非但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失去对父母的信赖。如果我们把孩子看做是和我们一样的个体去尊重的话,很多问题就都有了新的解决方式,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会出现新的方法。

作为父母我们是否应该客观地想一下,孩子和我们究竟是哪一方更不独立呢?如果没有了孩子,我们的生活还有什么呢?我们是不是在不经意间依赖孩子来充实自己的生活呢?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为孩子忙碌,当孩子长大了,我们仍然把干涉孩子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生活内容。孩子的婚姻问题、住房问题、工作问题甚至他们的子女问题,我们都要过问,当他们不领情的时候还要抱怨孩子不懂事理。其实回头想想我们自己,如果能够有足够充实的生活内容,那些孩子成人以后的问题,是否还会像现在这般纠结操心?我们是否仍然需要依靠孩子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呢?终有一天,我们会永远地离开孩子,所以为了让他们能够独立地享受生活,面对生活,我们也必须要把孩子培养成独立的人。否则,当孩子由于我们不愿放手而不能独立的时候,我们也就没有理由抱怨他们啃老。

当孩子独立之后,他们与我们自然就是平等的。所以独立的教育也是平 等的教育。可是这又会出现另外一个感情上的门槛—孩子小的时候需要我们的帮助,也正是由于我们的帮助他们才渐渐独立起来,而他们独立之后却又开始在很多方面反对我们,这的确令人痛苦。但是我认为,我们应该接受这种痛苦,因为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孩子培养成我们的依附品,而是要把他们培养成独立的人。只有他们能够独立,我们才可以真的放心,也只有他们真的独立的时候,我们才可以独立。这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去转变观念。如何培养出优秀的国民并不掌握在领导者手里,而是掌握在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手里。    

来源:《父母需要长大》

(责编:潘金洁琼(实习生)、熊旭)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