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频道 在线提问 志愿答疑 大学排行榜
高考地方站  自命题       统一命题港澳台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之乎者也”:语气词?标点符号?

2013年07月26日07:30  来源: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
E-mail推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是《论语》中人人都会背诵的一段话。在人们的心目中,仿佛古代读书人平时说话就是满口“之乎者也”,用这些来表达自己的疑问、愤怒、欢喜……

  然而,南开大学文学院孟昭连教授告诉我们:这其实是个误会!

  古代人说话不说“之乎者也”

  长期以来,传统语言学理论认为,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也就是说,文言就应该是古人口语的忠实记录,即所谓“映照说”。但孟昭连经过多年研究后疑窦顿生。

  按照语言学界共识,西周之前汉语是没有语气词的,“之乎者也”等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在书面语中出现的,在二三百年间很快达到完备的程度。从《尚书》开始,《诗经》《左传》尤其是《论语》及战国其他诸子著作,都有大量语气词。

  一个民族的语言,在二三百年间突然出现了一整套前所未有的语气词,最初的动因何在?在古代传播手段相当落后的情况下,它是如何在全民的语言中(包括口语)迅速普及应用的?通过对大量文献典籍中的实证、例证的分析、研判,孟昭连教授指出:一整套语气词的“突然降临”是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因此也是不可信的。

  更为奇怪的是,上古的语气词在后来的口语中全都没有留传下来,“也”“矣”“乎”“哉”“欤”“耶”之类连痕迹都没有了。这也成为语言学领域的“千年之惑”。孟教授假设这些语气词曾在古人的口语中存在过,并按照先明清,再唐宋、南北朝,最后秦汉的逆向顺序来考察,结果令人吃惊:它们从来就没在古代人的口语中存在过。孟教授引用了大量古代文人的著作和材料,比如宋代,连皇帝批阅奏章这么“严肃”的事也都没有“之乎者也”。

  “之乎者也”乃书面语符号

  既然古人日常生活根本不说“之乎者也”,那“之乎者也”是什么?

  孟昭连指出,语言学家告诉人们“古代文言是没有标点的”,这其实是一种莫大的误解。其实,“之乎者也”之类的所谓“语气词”,就是古代最早的标点符号。先秦口语中并没有语气词,不同的语气是用声调的轻重、缓急、高低来表现的。当口语转化为书面语时,古人就借用了一批本来属于实词的文字作为每一句的提示符号,既表示停顿,也提示这一句的语气声调,阅读时“之乎者也”只起到提示作用,并不需要读出声音来。

  专家称,这个结论对传统语言学中的“文字是语言的客观反映”观念是一个巨大冲击,中国古代语言的发展历史很可能会因此而改写。

  既然“之乎者也”只是“标点符号”,那么阅读时发声的习惯是怎么形成的呢?孟昭连认为,唐五代口语中已经开始出现了白话语气词,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啊吗呢呀”之类,书面语中的语气提示符号也逐渐转化为与口语相对应的文言语气词。唐代科举考试,主要内容就是考查对儒家经典的记忆与理解能力,甚至有时专考“之乎者也”。也就是说,经典中的语气提示符号已成为经典内容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考生在平时朗读背诵经典时,会将句末语气词读出声音来,以强化记忆。就像现在考试,如果连标点符号一起考,甚至填空题专考标点符号,那么学生背诵课文时必然也要背诵标点符号。

  “之乎者也”的研究价值

  最近,孟昭连将他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题为《破解“之乎者也”千古之谜——文言语气词非口语说》的论文,对“之乎者也”的产生、消失、实际功能等详加论述,在学界引起巨大反响。

  对于“古文没有标点”的说法,孟教授不敢苟同:“古人发明文字,就是为了记录语言、表达思想。不告诉读者应该在何处停顿,语气如何,岂非自设迷阵,不想让人看懂?”

  那么,为何古人不选择简单的符号断句呢?“借字为标”一方面是为了“词更达意”,另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方形汉字的美观一致。孟教授风趣地说,文言虽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但它的内容和形式与日常生活中的口语大相径庭。因此,古装影视剧中那些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的人物形象是人们主观臆造的,并非历史真貌。那些提倡学生讲说“文言”的“国粹迷”们,更应该先搞清楚何谓“文言”,何谓“国粹”。阅读时,“之乎者也”读出声音来,就像“领导——冒号”一样会成为笑柄。

  孟昭连的学术观点得到古代文献与文言小说研究专家,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剑国的强力支持。李剑国认为,孟昭连教授一反传统的语言理论,用全新的视角对文言语气词的实质进行解读,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难能可贵。传统观点其实是在西方语言理论影响下出现的,并不符合中国古代语言发展实际。孟昭连教授的研究征引文献丰富,推理严密,结论可靠,说服力很强。他说:“在长期整理古代文献的过程中,我时常感到文言语气词有很多难以解释的现象,但用孟氏‘非口语说’来解释,即可迎刃而解。”(本报记者 陈建强)

(来源:光明日报)

  新闻排行   重点推荐  
1少数“高考状元”利用高分索巨额奖金 北大拒绝
2“微笑女孩”高分考取厦大 突患白血病笑对苦…
3日照现“最牛高考班” 倒数第一高出一本线4…
4专家剖析“神童”现象:莫让超常儿童变成弱势…
5评高考状元索要巨额奖金:高校抢状元该休止
613岁“神童”保送北大 理科高考成绩698分
7专家给"最牛高考班"泼冷水 魔鬼训练学生毁…
8“传奇家庭”三姐弟相继上清华北大
913岁天才小女孩考上东南大学 小学只读两年
10男孩患癌忍痛高考 考高分离世现被录取(图)
  视频新闻 更多>>>
名师连中国预测2013年高考作文
东北大学招办负责人解读2013年招生
专家解读2013年高考志愿填报技巧
西南交通大学招办负责人解读2013年招生
  重点推荐  
·“包子哥”高考5次考入四川农大 分数超一本线(图)
·教育部:严禁高招降低标准指名录取考生
·第二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共50所)
·高考生被劝放弃志愿 疑为副局长女儿让路
·“传奇家庭”三姐弟相继上清华北大
·江苏教育厅回应2016版高考调整方案:仍在调研
·命题人闭关两个月“炼”出高考一道题
·专家剖析“神童”现象:莫让超常儿童变成弱势群体
·陕西省招生办澄清考生高考志愿被锁传言:没有这名考生
·2013年高考 澳洲各大名校在中国录取分数线
高考资讯
备考辅导
院校报考
互动交流
高考最新动态高考视点高考政策各地动态新闻人物家长必读
高考大纲语文数学外语文综理综作文作文素材库满分优秀作文
高校招办访谈招生动态高校信息库院校信息专业动态模拟填报系统志愿填报技巧
在线做题估分高考论坛高考博客圈讨论区考试经验交流试卷上传试卷下载许愿送祝福
新东方在线高考天利考试信息网天星教育网中学学科网高考资源网冠华作文网北教恒谦教育网光华鼎力教育学易网
中国教育出版网北京四中网校清华附中网校中国高考招生网江苏招生考试网高考网考试吧精品学习网高校招生杂志
中国教育招生网新浪高考搜狐高考腾讯高考中国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广网教育中青在线光明网教育中国经济网全品高考网计桥高考志愿网中国招生考试网高考学习网学优高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