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七大“不可思议”之三:惯例可以被打破 录取通知书可“卖萌”
各个时代高校录取通知书留下深刻时代印记
曾几何时,录取通知书以平信方式邮寄,速度不快,准确性也无法百分百得到保证,通知书不能按时到达让考生苦等的事情不是没有。变化的不仅是传递速度,还有通知书的内容,原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通知书内交代的提醒事项中不仅有办理户口迁移还有办理粮油关系。最为神奇的是,有那么一段时间,翘首期盼的通知书信件到达后,考生内心却是无比忐忑,因为,只是因为信封里装的不一定是录取通知书,而是未被录取通知书。
“最新时尚”:
广外校长亲发录取通知书
以“我爸非李刚”勉励同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仲伟合教授为56个新生代表颁发通知书,这在广东高校中堪称首次。这些新生代表有高分考生,也有特色学生,还有两对双胞胎姐妹新生。在致辞中,仲伟合希望自己的学生们不拼爹、不炫富,hold住自己的大学生活。广外今年共56个招生专业,于是他们每个专业选1位被录取考生作为代表,共56人。
仲伟合希望自己的学生们,首先仍然并继续要学会的是做人,要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之心,要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包容之心,要有“业精于勤而荒于嬉”的勤奋之心,要有“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色”的专注之心,要有“士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之心。坚守“我爸不是李刚,我也不是湘潭神女,我就是我自己”的信念,不拼爹,不比富,清白贤正,学富五车,尽美尽善。
悲催记忆:
如此重要竟寄平信 投递错误学生心焦
在固定电话没有普及前的相当长的时间里,高考结束后的录取结果,只能等待通知书的到来才能得知。一位上世纪90年代的考生回忆,自己是9月中旬才收到录取通知书。从信封上的邮戳、标注,以及地址修改的痕迹来看,7月底通知书就已从学校寄出来了,这份命运多舛的通知书经过多次反复投递错误后才到了自己家中,等待的焦虑可想而知。
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招生办老师到邮局送录取通知书,就像平常的信件一样发出,并没有太多的特殊对待。更为有意思的是,当时有的省份有统一用来发录取通知书的信封,考生考前填好收信地址并上交。学校录取结束后就用这个信封,把通知书寄到学生填写的地址。 》》详细
![]() | ![]() |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2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