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公務員考試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

2014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申論預測試卷及解析

2014年04月11日10:28        手機看新聞

滿分100分 時限150分鐘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與傳統的作文考試不同,是分析駕馭材料的能力與表達能力並重的考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4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依次作答在答題紙指定位置。

4.答題時請認准題號,避免答錯位置影響考試成績。

5.作答時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在答題紙有效區域內作答,超出答題區域的作答無效。

二、給定資料

1.統計顯示,目前全國農民工有近兩億,其中早期來到城市打工的一批人已近老年,他們的養老問題,成了很多農民工的“煩心事”。

目前,絕大部分企業都沒有為農民工辦理養老保險。在浙江打工的阜陽市?州區大許村的許文超對記者說:“我們在外打工隻有能按時拿到錢才是最現實的,什麼合同啊、養老啊我們也想,可人家不給你辦。”安徽省勞動保障廳勞動監察處處長汪杰說,目前多數企業主在使用農民工時都不願意簽訂勞動合同,更別說為農民工買養老保險了。

按照現行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參加社會養老保險連續繳費15年以上才能享受。但由於農民工流動性大,很難保証參保的連續性,這造成農民工難以享受到城市的養老保障。在北京務工的張亨和說,他“現在最頭疼的是養老保險”,因為農民工很難在一個城市工作15年,如果在一個地方繳納了養老保險,到下一個城市打工時,由個人繳納的養老金賬戶可以隨人流動,而由單位繳納的養老金基本賬戶是不能轉移的,這對農民工和企業來說,都不劃算。

張亨和去年為其建筑隊的1000多名職工繳納了30多萬元的養老金,可是一旦他和建筑隊到另外一個城市打工,這30多萬元就打了“水漂”。他認為,現行的養老保險制度,沒有考慮到農民工群體的需求,不太合理,應當改革。

許文超說,現在農村人多地少,人均頂多一兩畝地,即使是壯勞力完全靠土地也難養活自己,更何況老人呢。而對於靠子女,不少農民工也顯得信心不足。

不少農民工告訴記者,由於實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農村家庭的子女也較以往大大減少,這些年輕人成家立業后往往要贍養三四個老人,再加上自己撫養子女,負擔也很重,所以靠子女養老也很困難。

在不少農民工看來,趁著“干得動”多攢錢才是解決養老的現實辦法。在南京種菜的安徽懷遠縣村民李琴說:“沒錢靠什麼養老?即使將來有保險,沒有鈔票也入不了。”不過,她對靠積蓄養老也不無擔憂,“靠打工能攢下幾個錢?要是有個大病小災,這點錢也就搭進去了!”

李琴認為,對於她們這樣因為打工而舉家過著“人戶分離”生活的農民工家庭,無論是戶口所在地還是打工所在地推行農村養老保險政策,都很難使她們順利地獲益,“錢還是自己留著花,心裡才踏實”。“有交保險的錢自己存起來養老不一樣嗎?”她表示,要為一份不了解、沒看過它究竟有什麼好處的保險而把手中的現錢交上去,她“不能接受”。

和李琴同樣不相信養老保險政策的農民工還有很多。在南京打工的安徽省來安縣相官鎮高明村村民張陣鴻說,對農民工來說,看不到現行的養老保險有什麼好處,而農村其他的養老院、敬老院等社會養老場所也很落后,因此,他們“普遍感到靠不住。”他認為,農民工養老意識淡漠和農村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是造成農民工普遍不相信社會化養老模式的主要原因。另外,農村關於養老保險知識宣傳少,覆蓋面窄,也是造成農民工普遍不信任的原因。

來安縣相官鎮勞動服務站站長孫世厚說,由於缺乏養老保障,一些“老無所養”的農民工不願意回到農村,而是滯留在城市乞討、流浪,不僅影響了城市的穩定也危害了社會的和諧。孫世厚認為,在農民工的意識裡將自己的養老與兒女綁在了一起,而不會想到依賴政府和社會尋求養老保障。“但農民不會想並不代表政府部門就可以不管,反而更應該為他們做好養老打算。否則,這些在青壯年時期為城市建設作出巨大貢獻的農民工,將不可避免地在老年時期成為社會最貧窮的群體。”

2.一個老舊的小院,七八位老人在晒太陽,還有些老人在房裡聊天,陪伴他們的是屬於自己的一張床、一個床頭櫃和一個小衣櫃。這是很多鄉村敬老院裡的典型場景。老人們依靠子女每月交的“托老費”在這裡養老,排遣寂寞的方式不多,隻能看電視、聊天、打牌。雖然沒有親情,但讓老人們知足的是,吃穿不愁,生病時還能有人照顧。

據民政部統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去年底已達到1.67億,佔全國總人口的12?5%,其中大約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農村,農村養老需求強烈而迫切。

家庭養老和集體養老,是我國農村現行的主要養老模式。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變遷,這兩種養老模式都受到了挑戰。

養兒防老,是千百年來中國農民傳統的養老觀念。但是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家庭養老實際上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如家庭關系是否和睦、子女是否具備供養能力等。若是子女無心贍養或無力贍養,都有可能造成老年人晚景淒涼。近年來,農村家庭規模也在逐漸縮小,大量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家庭的養老功能逐漸弱化。這意味著健康不佳的老年人在經濟供養難題之外,還要面臨生活不便、照料不夠等問題。

目前我國農村集體養老的形式主要有“五保制度”和“敬老院制度”。雖然近年來國家對五保供養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集中供養對象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不小的改善,但目前分散供養對象的供養經費主要由縣、鄉、村承擔,保障標准低、資金缺口大、地方財政兜底難等仍是比較普遍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隻有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老人,才能享受五保供養,這使得那些子女不願盡贍養義務、生活困難的老年人處境愈發困窘。

鄉鎮敬老院正日益成為部分農村老人向往的最后歸宿。但是,據民政部統計,全國有養老床位250萬張,僅佔老年人口的1.5%。相當於中國每1000名老人才有15個養老床位。養老機構數量不足,服務設施較差等原因,會讓部分農村老人入住敬老院的向往也成為“奢望”。

如何以普惠方式讓所有農村老人享受到經濟發展成果,成為各方關注熱點。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抓緊制定指導性意見,建立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2009年8月,我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試點正式開始。按照新農保時間表,2009年,新農保在全國10%左右的縣(市、區)開展試點,2010年覆蓋全國23%的縣(市、區),到2020年將實現“新農保”全覆蓋。

“新農保”採取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相結合,其中中央財政將對地方進行補助,且會直接補貼到農民頭上。在支付結構上,新農保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前者由國家財政全部保証支付,這意味著農民60歲以后都將享受國家普惠式的養老金,目前是每人每月55元。我國農村60周歲以上的老年居民已超過1億,按現在的最低標准基礎養老金即每人每月55元,如果2020年實現全國覆蓋,國家財政每年將支付近700億元資金。

農村養老是億萬農民自身面臨的現實需求,已成一個社會焦點問題,也是國家面臨的一個巨大挑戰,尚沒有一種單一的養老方式能全部解決包括物質提供、精神慰藉、日常護理等內容的養老需求。加之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經濟相對落后,這也決定了家庭居家養老仍會在相當長時間內作為農村養老的基本方式。因此,專家認為,養老制度設計不能脫離這個實際,應在統籌城鄉發展的背景下,以實現農村養老的全面覆蓋、標准多層次、模式多元化為目標,建立起人性化、制度完善、可持續發展的養老體系。

專家建議,在養老事業上,政府、社會、社區、家庭都應真正重視起來,釋放更多的人情溫暖。公共財政應增加對農民養老保障的投入,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提升農民基礎養老金標准,把符合條件的老人全部納入保障范圍,同時要加強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落實。整個社會要營造尊老愛老的氛圍,農村社區要為留守老人提供生活服務,子女也要切實盡到贍養義務。

事實上,實現“老有所養”還有很重要的配套內容,就是“病有所醫”。農民老了最怕得病。要解決農民養老問題,還必須加強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逐步完善農民的醫療保險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專家提出,政府可以通過適當加大大病統籌的比例、提高專門針對大病的統籌補貼、加大重大疾病的報銷比例等舉措,讓農村的老年人能看得起病,真正擁有一個幸福健康的晚年。

下一頁
(責編:榮志卉(實習生)、熊旭)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