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在中国传统哲学领域颇有造诣。从1990年开始,桑老师在北京工业大学担任德育课的教学工作。 谈到历史,讲起中国传统文化,她总是滔滔不绝,从中国历史、文化中她读出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真相,因此也怀有更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不怕得罪人、说话直率、对学问爱得纯粹,她身上还保留着一个知识分子的“天真”。 她深信“善良与智慧成正比”、“行善可以获得智慧”。从1993年开始,她一直资助希望工程的孩子上学,从那时至今捐出了十余万元,受助的失学儿童遍及河南、宁夏、内蒙古等地。 (桑敬民老师生活照)
但凡桑老师开课,必场场爆满,学生们想尽办法要选到桑老师的课。学校每学期排课时,桑老师200人的大课,总会给她排出一间可容纳250人的大教室,因为大家都知道,桑老师的课堂总会“爆满”,总有人要买“站票”。(桑老师在给学生上课)
年轻时的桑老师和学生们
昔日的学生回来探望桑老师
照片中身穿藏袍的是青海一所小学的校长,多年前那里的孩子们没有教室、没有桌椅板凳,只能坐在一张羊皮上听课。校长为了把学校办下去,通过“希望工程”辗转找到了桑老师。桑老师为他们奔波了3年,最终为他们争取到了15万元捐款。高原碧蓝的天空下,一所希望小学建起来了,桑老师却患病躺下了。当校方邀请桑老师参加开学典礼时,她的身体状况已不允许她登上青藏高原。(桑老师捐助小学的校长带着女儿来北京找桑老师)
桑老师筹款建造的希望小学
1999年,50岁的桑老师被查出患有尿毒症,住院证在兜里放了三天,她咬着牙站上讲台,最后已是声音沙哑,近乎失声。当时她最强烈的感觉是:“我就要永远地离开讲台了。” 桑老师一直深爱着自己的教师工作。北工大一度缺少公共课教师,有时需要任课教师一学期上两门课。桑敬民总是主动揽活,每周上18节课,工作量繁重。即使在大手术后的恢复期,她依然拖着病体,坚持每周两晚上课,并解答学生问题。(校长来探望生病的桑老师)
走进桑老师的家,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塞满书柜的书,《元史》、《明史》、《清史》……一排排整整齐齐码在书架上。 桑老师说平时自己很少上网,生活中的大多数时间都用来看书、写书。桑老师不仅读万卷书,还做到了行万里路。 “退休了还有好多事要干呢”,桑老师说的事就是写书,时不我待是她退休后最强烈的感受,并非追求著作等身,而是要把自己发现的都写出来,让世人能重新审视中华民族的历史,建立起强大的民族自信心。 (桑老师和她心爱的书)
照片中的建筑是黄帝城,位于涿鹿县,是历史上的涿鹿故城,据《史记?五帝本纪》所述"黄帝邑于涿鹿之阿"。经过"黄炎之战"、"黄蚩之战"后,又"合符釜山",统一华夏各族,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都城。为了写书,桑老师曾五次来到黄帝城考察。(桑老师在黄帝城考察)
2011年北京工业大学举行建校50年“感动工大”人物颁奖典礼,经过全校师生和校友的网络投票,桑老师被评为“感动工大”十大人物之一。“以三尺讲台为圣地,身患重病仍心系学生,随时随地用言行实践着德育教师的人格。”是学校给她的颁奖词,也是对她教师工作的肯定。(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北工大纪委书记龚裕为“感动工大”人物桑敬民颁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