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作业太多三年级娃偷上闹钟 凌晨3点起床加班加点
    半夜里,点读机忽然声音大作,全家人都惊醒了。9岁的刘娜(化名)一骨碌爬起来,跑到书桌前开始写作业。妈妈看了一下表,是1月11日凌晨3点。
    "再睡一会吧,时间还早。"
    "不!作业没写完,老师会批评的!"
    说话间,一向温顺的刘娜忽然咆哮起来,眼里噙满泪水。原来,前一天晚上,刘娜写作业到晚上11点还没写完,被强制睡觉前自己偷偷地把点读机的闹钟调到了第二天凌晨3点。
    没写完作业的孩子挂着泪水入眠。详细>>>

   中小学生普遍感到学业压力大 普遍睡眠不足
    由于学业负担仍然不轻,初三学生普遍睡不足8小时,年级上升体质反而下降。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徐淀芳表示,受调查学生中,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九年级(初三年级),学生们仍普遍感到较大的学业压力。
    数据显示,以睡眠时间为例,四年级学生睡眠满9小时的不超过45%,而九年级学生睡眠时间满8小时的只有13%。"详细>>>

各方声音

    安徽省长李斌为学业压力大的中小学生“呼喊”减负
    “现在每一个家长聚到一起都在埋怨教育,说把孩子累得不行,但每一个家长放了学都把孩子送到补习班上去,一个月学费要六七百,甚至有的上千块钱,为什么呢?”李斌省长分析说,“因为家长认为,‘我如果不这样干,别人家孩子都这样干,我的孩子就吃亏了,落下了’”。详细>>>

    济南规定中小学家庭作业网上公示 减轻课业负担
    自2011年起,济南市教育局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实施“学生课业情况校园公示制度”,学校要利用校园网、公示栏、致家长的公开信等多种形式公示学生每天的家庭作业。详细>>>

   福建监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福建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重点监测中小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
    福建规定,各地各校要对学生每天在校活动实行总量控制;在课外作业量方面,福建要求小学阶段书面家庭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书面作业),初中阶段不超过1.5小时,高中阶段应控制在2小时以内,做到题量适中、难度适宜、全批全改、及时反馈。 详细>>>

课业负担过重原因何在?

    从2001年开始,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先后颁布了初高中各科课程标准,开始了新世纪轰轰烈烈的新课改。在高效课堂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各中小学学生的可以负担却越来越重,甚至出现了学生大规模撕书罢课的情况,原因何在,相关专家做了简单的分析:
    第一、现在的社会价值观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这个认识一方面来自社会的竞争,另一方面来自社会对于成功的定义。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尊崇知识的传统和民族文化心理使得现在的许多用人单位在聘用人才的标准上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片面追求高学历的影响下,家长、社会也会给在校的学生更多的压力。
    第二、我国现行的评价手段最主要是中考以及高考。学生想要能够进入更高一级的学府进行深造,一般都要通过这两次考试。在升学考试中,几分足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此,尽管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但是我们依旧会趋之若鹜。
    第三、教师专业素质水平的差异也会加剧学生的课业负担。

     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减负提质也成为近两年来教育战线的重点工作。可政策竞相出台,效果却未见有所体现,究竟减负难在哪?

落实难,难在哪?

     说到减轻课业负担,加强素质教育落实难的症结,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与三个方面紧密相关:我国基础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家长争相送孩子上好的小学、好的初中,出现择校热;中、高考的考试成绩成了选拔学生的唯一评价标准,导致学校育分不育人;此外,我国的户籍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使教育还肩负着改变人的地位的非教育功能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主任徐淀芳表示,受调查学生中,无论是四年级还是九年级(初三年级),学生们仍普遍感到较大的学业压力。详细>>>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公布———

“十二五”期间将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加大对违反中小学办学行为规范行为的惩处力度。建立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标准的责任制度。建立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外补习班的管理制度,鼓励家长、社区和新闻媒体进行监督。到2015年,基本实现中小学生全面减负的目标。

教育部门将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改革试点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途径和方法。




四问中小学生"减负令":

一、家庭作业如何量化?

  “小学1—2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3—4年级每天家庭书面作业总量控制在40分钟,5—6年级控制在1小时,初中控制在1.5小时”,根据教育事务指导中心的意见,每个年级的作业都以时间做了量化规定。
  但众所周知的是,学生能力有差距,一道作业题学生甲只要5分钟,学生乙则需要10分钟,学生丙可能需要15分钟。老师到底应按照什么标准来布置家庭作业呢?对此,苏少强表示,学生能力有差距的确是客观事实,老师主要应参考中等成绩学生能力来布置作业,测算出大致时间。

二、“减负”效果如何监控?
  一项好政策出台,其执行效果是关键,但往往受到评价体系、监管手段的影响。
  具体就小榄镇中小学生减负而言,最大的责任方就是中小学校长和老师,怎样才能让他们不打折地执行政策?
  苏少强表示,政策出台之后所有学校和老师都表示支持,但目前还没有出台执行和监控细则,“把问题抛给学校”,希望各学校发挥主动性,多提建议,计划用两个月时间思考,制定奖惩措施,不断完善监控政策。

三、“减负”会不会影响学生成绩?
  “学校要学生学到知识,基础知识扎实的前提下减负”,小榄一中初二家长黄女士表示,“不布置作业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好”。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家长对家庭作业减负之后还存有疑虑,黄女士的担心很具代表性。
  “实行减负意味着课堂上必须要提高效率”,小榄镇一中初二年级班主任王老师表示,目前学校实行家教联系模式,让家长监督了解老师各科作业的布置情况。菊城小学二年级班主任也认为,减少作业量要求老师提高工作效率,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菊城小学副校长张立峰也认为,减负与教学目标实现不矛盾,应注重综合素质,注重学生实践性,“实际上现在90%以上家庭作业没必要”。
  “作业肯定要做,家务、社会实践、甚至看电视都是作业”,对此,苏少强表示,学生作业减负对学校和家长的要求更高,只能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减少师生无效劳动来改进,“抓教学要抓得更准更好”。

四、“减负”后空余时间学生干什么?
  除了担心减少作业量会影响学业成绩外,更多家长关心的是,作业量一旦减少之后,学生放学回家干什么?“如果没有作业,小孩就会看电视上网”,升平小学一位三年级家长表示,“这样一来我们会更加担心”。那么,究竟用什么来填满学生的空余时间呢?
  竹源小学教务处蓝主任表示,该校已开始试验放学后短时间托管制度。学校安排学生在星期三、星期五下午参加课外活动,例如书画、体育、乐器等活动,学生可免费参加。

用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