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专业 “拔剑四顾心茫然”
国学与女神,把这两个词在脑海里统一起来还真不太容易。然而在同学眼中,何颜玎就是这样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国学女神”。
高考时,何颜玎原本报考的是法律专业,却阴错阳差调剂到了国学专业。
“刚开始,我对国学一窍不通,胸中茫然无绪。很庆幸我遇到了一个很好的班主任李萌昀老师,我们是一起进入人大的,他做老师、我做学生。”谈起自己国学的启蒙老师,何颜玎充满感激,“在我软弱时敲击我强大,在我无助时提点我方法,他是世界上最好的人。”
在李萌昀老师的提点下,她找到国学与法学的接洽点,侧重研究明清时代的公案小说和法制史的研究。“明清时期通过神明来断案,在现在看来完全不可思议,但在那时已经是很先进的手段了。”何颜玎谈起自己研究的方向,有点兴奋,“包公断案喜欢从罪犯的神情入手,这点犯罪心理学仍在研究。”
涉国学 “旧书不厌百回读”
在一本教科书中,记者看到不同颜色的笔做的注释,显然这本书不只读过一次。何颜玎说自己看古书史料的速度并不快,看明清公案小说(如包公断案系列、三言二拍)并不像读现代小说那么快。她会将古文史料逐字点读,并尽量查阅工具书和相关资料,尝试解决阅读过程中遇到的文史哲各个方面的疑难问题。还会去了解当时的文化背景和作者的背景。“读史料我都是‘慢热式’,由字句上升到义理,这样音韵训诂、考据义理才能都照顾到。通常一份史料我会反复读很多遍,‘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嘛。”何颜玎的字也如其人,娟秀、清晰。
《由唐律中的“亲亲相隐”看唐朝的法律儒家化》,何颜玎的论文同样融合了她的兴趣与专业。论文参考了《论语》、《汉书》、《新唐书》等十部经典。“所谓‘亲亲相隐’是指亲属犯罪后包庇的情况,在唐代是能容忍的,唐朝的法律儒家化可见一斑。”何颜玎说。凭着自己的努力,她被顺利保送到人大法学院就读,师从“中国民法第一人”王利明教授。
修高分,“莫向光阴惰寸功”
何颜玎国学专业成绩常居第一名,但并没有放弃她的初心,从大二开始辅修法学。而法学辅修共有70个学分,是全校辅修学分要求最多的专业,占用了她大量的时间。在室友的眼里,何颜玎总是“匆匆的”。她经常凌晨两三点回到寝室,早上六七点又起床看书,室友们也很少见到她。何颜玎的课程表也排得满满的,上完国学课又赶去上法学课,有时中午只有半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也遇到过几乎坚持不下来的时候。大二下学期的夏天,是我第一个有辅修的考试周,10天考11门很不适应。”何颜玎回忆着,“可是想想初心,咬咬牙也就熬过来了。”
何颜玎不是考试临时抱佛脚的考生,谈到考试高分的秘笈,她说“我是乖学生,上课喜欢追着老师的思路走,认真听讲而不是着急做笔记,考试前与学姐探讨科目的重点,有学姐的指导会让考试路顺畅很多。”如果是法学,有很多难背的条文,何颜玎就用自己独创的“填空复习法”。拿出两张纸,一张纸写整本书的提纲,根据提纲回忆平时上课学到的知识点,不会的记在第二张纸上。通过这样强化记忆的方法,何颜玎的法学课程都是高分通过。每到考试前她的笔记也都是最受欢迎的抢手货。
作为学霸何颜玎的奖状奖杯并不少,2012-2013学年颁发的“吴玉章奖学金”是她最看重的:“当时全校本科部只有五个名额。它代表的是荣誉,一直照亮我前行。”吴玉章奖学金要求获奖学生要在学习、科研、学生工作、社会实践四个方面都有表率作用,能兼顾好四个方面付出的辛苦不言而喻。
行万里 “纸上得来终觉浅”
在人大法律援助中心做过法律援助;组织国学院青协做过古籍整理、公益国学推广、捐款捐书;在“流浪小动物之家”喂过猫,参加过“黑熊保护基金会”……可以看出,这些志愿服务经历是何颜玎大学生活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何颜玎在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国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做志愿者的三年里,组织了几十场活动。经常走进中小学宣扬国学,她所研究的学前儿童国学教育课题取得了大学生创新试验计划国家级立项资格。在大二暑假,何颜玎还在海淀法院“值班”半个月,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
学霸姑娘还是校内民谣乐队的键盘手。她觉得乐队生活让她真切的感受到青春。何颜玎最后一次演出是国学院的毕业会。那次坐在国学院的教室里,弹唱着谢天笑的《请原谅我》,“就像有一天我离开你奔向远方/就像有一天我埋在那从没去过的山上/看着冬天的雪又看着那绿树发芽/请原谅我 原谅我 只能这样”,何颜玎眼睛泛红,她想这次是真的离开国学院了。
穿梭在人大校园里的这位学霸姑娘,除了身上令人艳羡的标签,更感染人的是热爱青春、热爱生活的心。大学期间,她游历了16个国家,旅途上的种种经历,结识的人让她永远难忘。回忆起自己美好的旅途,何颜玎脸上露出了暖暖的笑意,“他们和我分享美好时光,给予我帮助,让我决心要善良。”
奔放的青春让人感动。正如她的座右铭: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跟着内心走,无忧无虑无阻碍的做自己,心无旁骛无所顾忌的爱别人。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