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中国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2010年11月14日11:53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字号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论坛 | 网摘 | 手机点评 | 纠错 |
人民网广州11月14日电 (记者贺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11月13日在亚洲大学校长论坛发表演讲。袁贵仁强调,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袁贵仁指出,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级战略,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保持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大学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院校为农业输送人才和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袁贵仁指出,今年7月,中国政府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规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袁贵仁指出,国际经验证明,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场所,理应在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并促进其合理流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身为亚洲的一员,历来高度重视与亚洲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交流机制和平台日趋成熟。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学质量;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袁贵仁强调,我们同处一个亚洲,在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机遇。大学作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智慧、新科技诞生的摇篮,在推进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区域发展、建设和谐亚洲方面,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各国大学间的对话、交流,努力在合作中促发展,在发展中共进步,为亚洲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袁贵仁指出,中国政府把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三大国家级战略,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中国经济保持30多年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高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建立大学科技园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为地方政府提供咨询服务,参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院校为农业输送人才和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中国高等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袁贵仁指出,今年7月,中国政府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和规划。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高等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核心任务,坚持走有特色、高水平的科学发展之路,更加重视发展理念的战略性转变,更加重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制机制的改革,更加重视高等教育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器”作用。
袁贵仁指出,国际经验证明,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收入差距的最为有效的办法。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主要场所,理应在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并促进其合理流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身为亚洲的一员,历来高度重视与亚洲各国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教育交流机制和平台日趋成熟。今后,中国将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加中国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不断提高来华留学教学质量;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袁贵仁强调,我们同处一个亚洲,在高等教育领域面临着相似的挑战和机遇。大学作为新思想、新知识、新智慧、新科技诞生的摇篮,在推进人文交流、增进人民友谊、促进区域发展、建设和谐亚洲方面,肩负着特殊的责任和使命。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各国大学间的对话、交流,努力在合作中促发展,在发展中共进步,为亚洲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赵纲) |
相关专题 |
· 老师之家 · 教育部 · 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 |
热图推荐 |
|||
|
| ||
|
|
播客·视频 |
|||
|
|
小编推荐 |
·[求职]"大学生自主创业"调查 大学毕业生3成想创业 ·[公考]李永新主编2010国家公务员教材:申论行测 ·[公考]北京公考录取比例15:1 行测最常考16题型 ·[大学] 北大才貌双全的校花 心理学考卷惊现雷人经典 ·[大学]最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 金融工程硕士求职总结 |
频道精选 |
|||
|
|
||
[一语惊坛]干坏事的都是临时工,文明执法的都是正式工? [论坛]日评:中国军力已超美!·解放军空军真正的"王牌" [访谈]加交通部长谈移民·马伟明:落后不是国人专利 [辩论]茅于轼称经适房政策错误?·渝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博客]习近平为何说要"踱方步"人 许宗衡文强谁更危险? [博客]"河南公安撤分局"是大忽悠? 揭秘高校教师工资 |
无线·手机媒体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