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向“精准化供給”轉變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思政課之“大”,根本在於格局與視野之宏大,核心在於構建一個多維時空協同育人的生態系統。它要求突破傳統課堂的物理邊界,將育人場域從學校延伸至家庭、拓展至社會,打通學段壁壘、融通校內外資源、貫通理論與實踐,從而賦予“大思政課”以深厚的實踐基礎和廣闊的現實寬度。
實體空間聯動維度
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體空間是一個有機銜接的實踐網絡,匯聚並共享不同教育資源,能夠有效推進教育形式的多樣化和靈活化。
夯實高校主陣地,優化基礎教學空間。學校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和教學科研資源,為善用“大思政課”提供了豐沃的育人土壤。要把握“三全育人”目標,做好主陣地建設,系統性推進教學空間迭代升級。一方面,要突破傳統教室單向度傳播模式,構建智慧型思政課實踐教學教室﹔另一方面,要提升課堂實踐教學參與度,打造沉浸式教學空間,結合校園文化創建校內思政課實踐中心,探索建設“思政+”案例研討工作坊、專題研究工作室等,確保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強化主題場域開發,構建專項實踐空間。“大思政課”要扎根現實社會,通過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產與交往活動,在具體的社會環境中觀察社會發展。選取社會大課堂,要以最大限度地挖掘、提煉、凝聚社會育人作用為標准,圍繞各個歷史時期的重大事件、重大節點,研究確定一批重要標識地,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凡人善舉的故事,使之成為教育人、激勵人、塑造人的大學校。可重點打造三大核心實踐場域,形成特色鮮明的實踐鏈條:以紅色文化教育基地厚植歷史底蘊,以現代化建設觀測基地聚焦當下發展,以科技創新實踐平台培育前瞻思維,使學生在具象化的主題情境中深化理論認知。
數字空間拓展維度
當前,思政課教學需要與時俱進、創新發展,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教學創新的賦能作用,更好地適應時代要求和育人需要。
探索智慧教學模式,優化虛擬教學平台。數字基礎設施作為思政課實踐教學現代化的重要支撐,能夠助力實現技術賦能與實踐育人的深度融合。運用技術賦能使抽象理論具象化、靜態知識動態化,可以讓理論學習生動起來。要打造集教學資源、學情追蹤、交互反饋於一體的數字平台,構建智能化教學管理中樞,系統性推進基礎教學主陣地的數字化改造。通過動態分析理論難點與學生興趣點,為教師提供學情分析,實現教學資源與認知需求的精准匹配,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實現由“粗放式覆蓋”向“精准化供給”的范式升級。
創新數字交互范式,構建沉浸式實踐場景。數字化加速發展背景下,思政課實踐教學要將人工智能技術融入教育教學全要素全過程。一方面,要通過數字技術的創新應用,打造虛擬仿真情境,實現歷史與現實的“跨時空對話”,延展理論教育的時空維度。可引導學生在仿真場域中走進歷史現場、體悟社會躍遷、見証偉大成就,在虛擬空間中完成認知實踐,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與現實邏輯的統一性理解,提升思政課實踐教學的沉浸度與參與感。另一方面,要創新資源新形態,增強資源交互性,構建多主體聯動的網絡平台。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需要積極探索“AI+思政”的創新應用模式,促進智能大模型與教育教學實踐有機融合。通過區塊鏈技術開發專題式實踐教學,通過角色扮演、AI互動問答、智能辯論、雲端協作等方式,激發學生在數字公共領域中的價值思辨與共識凝聚,提升交互性實踐水平,使思政課更具時代感和吸引力。
虛實場景互嵌維度
實體空間的協同網絡為數字生態建設提供組織基礎,而數據融通的智慧生態又反過來賦能實體協同的深化發展,二者共同構成虛實互嵌、良性循環的育人系統。在虛實互嵌的實踐框架中,實體空間的協同共建與數字空間的生態融通構成有機整體,共同推動“大思政課”實現從空間拓展到功能融合的質變飛躍。
深化區域協同共建,拓展聯動實踐平台。構建“高校—政府—企業—社區”多方主體協同網絡,是新時代打造“大思政課”育人格局的重要路徑。要通過開展需求調研、建立資源清單、搭建對接平台等舉措,推動教育資源與區域發展深度融合,完成教育空間的社會化拓展。具體實踐中,可通過建立穩定實踐基地、開發特色項目等方式,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實踐育人共同體。重點應依托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等區域發展戰略,統籌思政課實踐教學資源,強化區域協同創新聯合體建設,最終形成“問題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實踐教學新格局。
深化數據融通共享,構建智慧教育生態。當前思政課實踐教學需突破數據壁壘,不斷拓展實踐育人和網絡育人的空間和陣地,以“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推動數字資源全域流動。具體路徑包括:依托國家級教育大數據平台,打通各級分散資源庫,實現數字實踐資源的共建共享,以數據融通牽引教學生態重構﹔建立“實踐數據—教學反饋”閉環,通過分析數字實踐軌跡把握學生認知傾向,聚合教學資源庫,構建開放協同的智慧教育共同體﹔通過搭建“校際聯盟—校企協作—校社聯動”多級合作機制,整合跨領域實踐教學數據資源,構建全域聯動、知行貫通的數字化大思政課育人新生態。
(作者:多宏宇,系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黨委統戰部部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