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改革“引育用評”——

引導青年在國家重大任務中“挑大梁”

講述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力資源部副部長 賈增科
2025年11月25日08:24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引導青年在國家重大任務中“挑大梁”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門發布《關於加強新時代高校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的指導意見》,體現了國家對青年人才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作為一名人才工作者,我倍感興奮。近年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黨的領導下針對青年人才“引育用評”和生態營造做了很多工作,努力為人才構建多元成長“立交橋”,搭建人盡其才“大舞台”,鼓勵青年人才在國家重大任務中勇挑重擔、成就自我。

學校堅持“精准引才”,將全球視野與戰略需求相結合,以國家需求為導向,全面優化學科專業布局,重點引進國家急需和學科發展需要的優秀青年人才,系統推進“學科、平台、團隊”一體化發展。

“廣引”之后是“善育”。學校不斷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堅持分類發展,追求卓越,在實踐中探索形成了支持青年人才成長的多元化育人模式,為青年才俊鋪就多樣化發展路徑。學校成立教師發展中心,實施青年教師全序列、全周期、全維度培訓,構建“職業引導、精准施策、追求卓越”的青年人才培育機制,引導青年人才盡早選准發展賽道。同時,學校為青年人才聘請院士、型號總師、領軍人才等擔任成長導師,實施個性化培養方案,助力青年人才發展,還為新進的青年人才提供獨立PI(獨立課題組負責人)崗位,鼓勵他們勇闖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

堅持“用人所長、用當其時”,建立以信任為基礎的人才使用機制,“給舞台、壓擔子”,讓青年人才在國家重大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快速成長。學校高度重視校企協同育人,大力推進科教融合、產教協同,實施青年教師“實崗鍛煉”計劃,讓青年人才到國防工業科研一線鍛煉,在實踐中增長才干。學校積極強化條件保障,建立“有團隊、有學生、有空間、有經費”的“四有”支持體系,為青年學者提供必要的招生指標、科研經費和實驗條件﹔同時,深化科研經費管理改革,提升服務效能,確保每一位教師都能心無旁騖地投身於教學科研工作。

評價是重要“指揮棒”。學校通過實施分系列改革,健全所有教師、所有系列、所有崗位晉升發展通道,對不同類型的科研工作分別建立各有側重的評價路徑,形成多樣化評價體系﹔堅持“破五唯、立新標”,突出質量、貢獻導向,完善代表性成果評價,設置青年教師正高級職稱評審通道,對於貢獻特別突出的青年人才通過“綠色通道”直評直聘﹔充分考慮基礎學科、學術規律等因素,實施長周期評價,鼓勵青年人才做“十年磨一劍”的研究。

在政策協同和機制創新下,學校青年人才扎根科研一線蔚然成風,45歲以下青年人才擔任型號任務總師、總指揮的比例已超過50%。1985年出生的青年研究員作為總設計師,組建了跨8個學院、10個學科方向的聯合攻堅團隊,探索臨近空間未知領域,攻堅飛行器核心技術,為我國新域空間開發作出了重要貢獻。2014年作為青年人才引進的一位教師,入職以來連續在《科學》《自然》等國際頂刊發表多項突破性研究成果,將高效熱電材料的應用拓展至深空探測等國家重大需求領域。青年教師邱璐感慨:“‘綠色通道’給年輕老師搭建了成長的快車道,只要干出國家認可的成績,就不用苦熬資歷,大家比拼的是成果和貢獻。這樣一來,干勁一下子被點燃了!”海外歸國青年教師魏宇鵬也表示,學校給予了充分信任和支持,完善的實驗室條件與科研配套助力自己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