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清銘:推行制度創新建設 構建教育開放新格局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正深刻重塑全球高等教育格局。日前,“2025世界大學校長論壇”“2025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在浙江杭州舉行,中外專家學者共探“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的未來”“教育強國與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面對“智能時代,大學何為”“教育強國,高教何為”的時代之問,人民網教育頻道聯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浙江大學共同推出系列訪談,聚焦智能時代的教育變革、人才培養與大學使命等話題,邀請大學書記校長暢談思考,凝聚共識。
“要站在我國高等教育內外循環交匯點的高度,以制度集成創新為牽引,構建起貫通南北、聯動西東的教育開放新格局。”中國科學院院士、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在近日舉辦的2025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上接受訪談時表示。
構建與自貿港“同頻共振”人才培養新生態
駱清銘表示,近年來,海南大學聚焦海南“熱帶、海洋、旅游、特區”四大特色,通過動態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系統實施教育綜合改革,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推進的改革示范區,努力構建與自貿港同頻共振的人才培養新生態。
“在學科專業優化調整方面,我們根據畢業去向落實率、升學率、留瓊率等指標,建立專業動態調整與退出機制,系統推進學科專業供給側改革,超前布局一批急需專業,填補自貿港在海洋技術與裝備、生物制造、數據安全等領域的缺口。”駱清銘說。
駱清銘介紹,在國際化辦學方面,學校組建了兩個中外合作辦學機構,構建了本碩博國際學生培養體系。同時,發起成立“熱區高校聯盟”,構建“全球熱區高校智學平台”,面向聯盟成員提供共享學習資源,推動聯盟成員開展深入的科研和文化交流合作。
談到海南自貿港對人才多元化、復合性的要求,駱清銘介紹,學校推行完全學分制,梳理專業知識圖譜,多渠道建設優質課程資源,打破專業限制,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圍繞南繁與熱帶高效農業、熱帶海洋科技、數智技術、自貿港發展與制度創新等領域組建協同創新中心,吸納優秀本科生盡早進入團隊、項目和實驗室,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此外,學校還推行全員書院制,以社區為主、宿舍為單元設立黨團班組織,營造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環境。
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示范區
“以重大項目任務為牽引,探索建立教育科技人才一體改革示范區。”駱清銘介紹,學校實施一流學科突破計劃,以國家重大戰略和海南自貿港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牽引,一體設計實施科技創新、人才培養與學科發展任務,建立政策試驗區,暢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環。目前,學校已在海洋戰略元素資源、海洋碳氮循環、天地一體化網絡安全態勢智能感知等領域布局了一批具有戰略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的項目。
“通過一系列改革實踐,海南大學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深度參與了南繁育種、深海科技等重大戰略任務,學生競爭力持續增強。每年約50%以上畢業生選擇留在海南工作,為自貿港建設輸送的工程技術、信息技術等專業人才在行業佔比超一半,形成了人才結構與產業需求高度匹配的良性發展格局。”駱清銘表示。
駱清銘談到,自貿港是制度創新思想源流與全球知識網絡的南方樞紐。下一步,海南大學將持續推進制度創新,在跨境學歷互認等領域先行先試﹔推動建立“學科-產業-治理”深度融合的知識生產新模式,形成知識創新與制度創新良性互動﹔打造熱帶區域研究高地,助力海南成為特定知識領域全球策源地﹔以教育數字化、智能化為先導,推動數字技術與教學、管理、評價全鏈條融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