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江蘇常熟:人才輸送與企業需求無縫銜接

2025年11月24日08:48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江蘇常熟:人才輸送與企業需求無縫銜接

“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收獲很大!”今年24歲的劉洪是一名應屆高校畢業生,為了提升就業競爭力,他專程從重慶來到江蘇省常熟市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參加培訓。

實訓中心為什麼這麼有吸引力?

走進實訓大樓的一間教室,老師正在給十幾個學生上課,每人面前都有一個大工作台,學生們正在操作電腦讓機械臂完成指定任務。

“課程主要包括電氣裝備、電氣制圖和編程等內容,理論和實操分別佔60%和40%。”王鑫是這門“社會化電器培訓”定制班的授課教師,此前是企業的一名工程師。他向記者介紹,學員在兩個月培訓結束后可以達到助理工程師的水平,基本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

“如何及時招到合適的技能人才,這是許多企業都面臨的問題。”蘇州玻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業務總監文太平介紹,企業對自動化、設備運維組裝等數字技能人才的需求較多,與實訓中心合作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

打造產教融合“立交橋”,關鍵是要精准對接產業需求。

“實訓中心所有的教學裝備、配套教材,都是結合現代產業技能需求,自主整合開發而來,精准匹配企業用人需求。”常熟市現代產業技能實訓中心負責人李熙介紹,為了讓人才培養更有針對性,課程內容均來源於產業一線,並且持續保持更新。實訓中心的教師每年都要去企業跟項目,保持對行業市場的靈敏性。

創新培養體系,貫通職業成長全周期。實訓中心實施“336”人才培養新模式,即3個月專項技能培訓、3個月項目化實習、6個月企業頂崗實習,將企業車間植入課堂,把院校課堂搬到車間,打通學校教育與產業需求的“最后一公裡”。

實訓中心還在每年寒暑假開展師資培訓,通過項目式實踐為合作院校培養智能制造領域的專業骨干教師。一個個實訓中心和人才培養基地在全國范圍開枝散葉,促進當地高技能人才的培養。

“實訓中心發揮了動態‘人才蓄水池’作用,通過‘技術人才外包服務’‘技術人才引進’‘基礎技工引流’‘訂單人才培養’四大模式,常年滾動培養8000至10000名各類技能人才。”常熟市人社局職業能力建設科負責人楊曉維介紹,教學圍繞企業轉、培訓圍繞產業辦,實現人才輸送與企業需求無縫銜接,實訓中心為地方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記者 李健 蘇雁)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