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職業技術大學:校企協同 探索職業本科發展新路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給飛機發動機做激光清洗,讓農民告別彎腰除草,為社區老人提供智慧養老服務,給河道裝上天然淨化器……在前不久的2025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上,揚州職業技術大學學生團隊憑借四項“高科技”成果斬獲金獎。
這一亮眼成績,正是該校“資源—要素—課堂”三位一體產教融合改革新范式的實踐成果。
走進揚州職大校園,校企協同的產業實訓氛圍格外濃厚。在電子工程學院與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智能光電與智造產業學院內,一條“光伏組件加工縮微教學產線”平穩運行,該生產線涵蓋全自動串焊機、層壓機、排版機等核心設備,工藝設置覆蓋率達企業真實產線的74%,學生以“企業員工”身份在此完成訂單承接、成本核算、組件生產、質量管控全流程訓練。
“光伏真實生產設備龐大,學生若未提前接觸,進入企業后怕是無從下手。”晶澳太陽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教育研究中心工程師袁濤解釋,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將現役工廠裝備“微縮進校園”,配套教材與企業導師錄制的操作視頻,讓學生在實操中精准學、反復練。2025屆畢業生中,21人通過公司面試進入實習,13人直接躋身研發中心。
揚州職大黨委書記馬順聖表示:“學校通過‘要素組合’新路徑,讓分散的教學要素形成育人合力。”據悉,該校已打造“雙師三能”校企混編團隊:校內教師負責理論與基礎實訓,企業技術導師指導實操,產業教授把控技術標准與研發方向。
該校副校長吳書安表示,學校以“仿境奠基—情境淬煉—實境賦能”重塑課堂形態,讓學生技能實現階梯式成長,這一模式在與知名車企的合作中尤為凸顯。
記者了解到,在江蘇省智慧制造產教融合集成平台、新能源汽車江蘇級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學生可反復模擬新能源汽車電池裝配、電機拆裝等工藝,夯實基礎。電氣與汽車工程學院學生張思豪在校完成大量虛擬訓練后,參與了某知名車企的電池中段設備調試,其規范操作獲企業導師稱贊:“優於部分3年工齡技工。”
“我們將繼續深化產教融合,探索職業本科發展新路,為地方經濟培養更多高端技能人才。”馬順聖表示。
(記者 蘇雁 杜倩 通訊員 孫生民 梁孝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