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西安理工大學:推進產教融合 激活發展新動能

2025年11月11日08:48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西安理工大學:推進產教融合 激活發展新動能

卓越工程師學院、未來技術學院、科學技術研究院……近日,西安理工大學在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助力高質量發展推進會上,同時揭幕了13塊新牌匾。“這不是簡單的機構加減法,而是學校以學科布局的系統性重構,旨在構建‘學科—科研—人才—產業’貫通融合生態體系。”西安理工大學校長劉雲賀表示。

面對國家戰略的迫切需求與區域發展的強勁脈搏,地方高校如何精准破局、有力賦能?

西安理工大學錨定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依托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博士點及旱區水工程生態環境全國重點實驗室等57個省部級及以上科研基地,成立生態環境與化工學院,推動環境與化工、水利等學科深度交叉。

新的布局離不開科研團隊扎根一線、破解難題的持續努力:李佔斌教授帶領團隊針對陝北農業的干旱難題,創新研發旱區生態水利技術,借助太陽能光伏發電,在作物生長關鍵期精准供給“救命水”﹔王全九教授帶領團隊聚焦節水與鹽鹼地改良領域,研發的核心技術可實現節水20%至30%、作物增產10%至20%,已在陝西、新疆等地推廣應用超千萬畝。

與此同時,集成電路學院攻堅產業核心環節,人工智能交叉現代產業學院打造“AI+”人才高地……一個覆蓋關鍵領域、銜接國家戰略與區域發展的學科新矩陣已然成型。

高校的創新活力最終體現在服務發展的實效上。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張延超和團隊用近10年時間,自主研發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速傳動潤滑與密封核心技術,並成功實現了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運營。該成果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深海探測等重大裝備制造領域。

近年來,西安理工大學持續推進產教融合的深度與廣度,通過校企協同、資源共享的方式,不斷將前沿科技創新成果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與產業發展需求,培養具備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焊接不僅是技術,更是藝術!”在學校的實踐基地裡,學生們展示著精湛的工藝成果。這種“做中學、研中創”的理念,根植於學校整合280余個校內外基地資源成立的卓越工程師學院。西安理工大學與36家企業簽署共建協議,明確碩士研究生每年企業項目沉浸期不少於6個月,博士研究生不少於8個月。

該校本科生院以AI賦能優化教學管理,構建“教學運行—質量監測—創新發展”閉環體系,推動學科交叉與雙創教育深度融合﹔未來技術學院緊扣國家突破重大技術需求,重點培養高水平研究型人才﹔科學技術研究院統籌項目申報、基地建設、成果轉化等全鏈條服務,推動“大項目、大平台、大成果”產出。

自動化與信息工程學院教授趙躍帶領團隊研發的光伏跟蹤控制器,能夠自動驅動太陽能光伏設備跟蹤太陽運行。借助學校的改革契機,趙躍將10余項專利成果作價,讓產品批量生產和大規模推廣應用成為現實,目前,第一批產品已在青海的光伏電站穩定運行。

“隨著新機構的運轉,西安理工大學將進一步凝聚共識、協同推進,以高效治理效能和一流辦學業績,奮力開創學校事業發展新局面,為‘雙一流’建設奠定堅實基礎,為國家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和陝西經濟社會進步貢獻更大力量。”西安理工大學新質生產力創新中心負責人游才印說。

(記者 李潔 張哲浩)

(責編:李昉、郝孟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