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在浙舉行 人工智能時代大學何為?

2025年11月10日08:53 | 來源:中國新聞網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世界大學校長論壇在浙舉行 人工智能時代大學何為?

人工智能浪潮奔涌而來,正深刻重塑全球創新格局與人類生活范式。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的學科體系、教學模式與知識結構將如何應對?

2025世界大學校長論壇8日在浙江杭州舉行,來自全球4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高水平大學校長、國際組織負責人、國內大學代表齊聚,共探“人工智能與高等教育的未來”這一時代課題。

11月8日,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11月8日,論壇現場。(主辦方供圖)

“AI正在不斷拓展科研的邊界。”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校長胡安·瓜迪亞·奧爾莫斯說,生成式人工智能與海量數據分析方法正加速文獻綜述、模式驗証、過程模擬的效率,加快了知識的傳播速度。

在教學方面,胡安·瓜迪亞·奧爾莫斯認為,人工智能正推動個性化與包容性學習的發展。“人形機器人、虛擬導師和聊天機器人等應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還能根據學習風格定制內容,幫助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克服參與障礙,促進教育公平。”

人工智能的深度應用正重塑企業用人邏輯,越來越多企業更青睞能運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復合型人才,這無疑為大學人才培養體系帶來了全新命題。

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馬琰銘表示,浙江大學正大力推進人工智能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通過“人工智能進階計劃”(AI STEP),探索學生知識能力素養提升的新路徑,致力於從掌握知識、訓練能力、創新創造、進階提升四個層面,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教學,培養學生從“會讀書”到“會創造”。

英國倫敦瑪麗女王大學校長、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科林·貝利引用世界經濟論壇數據強調,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對職業結構產生深遠影響。

“正如當年‘計算器是否要帶進教室’的爭論一樣,如今計算器已經成為我們的必備工具。我想人工智能也是如此。”科林·貝利說,技能在變化,工種在更替,大學必須重新思考未來職場所需的能力。

“教育者肩負著引導學生正確使用AI的責任。”他強調,AI是一種可能存有偏見、也會出錯的工具,必須教會學生以批判眼光審視其局限與潛在風險。

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校長瑪麗—艾芙·西爾維斯特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大學應堅持以人為中心,優先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道德推理、數據素養等基礎能力。該校成立的數據素養研究所,正是為了幫助師生更好地應對數據密集型社會帶來的挑戰。

“大學有責任積極設計和推進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整合,確保師生具備必要的能力與合作經驗,培養負責任的公民。”瑪麗—艾芙·西爾維斯特說,推動世界各界同行開展合作,交流對話並進行創新,是當下的重要議題。

智能時代正催生前所未有的教育變革,推動國際合作與創新已是大勢所趨。

作為國內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行者之一,浙江大學已開展人工智能教育資源的分享。例如,為中國國內中西部高校開設“AI+”微專業,向公眾推出“DeepSeek”系列公開課,並將 AI教育延伸至基礎教育、繼續教育及行業領域。

“期待各國高校持續深化國際合作與創新協同,攜手推動人工智能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教育力量。”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林蕙青說。(曹丹)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