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山東青島:為人才成長提供肥沃土壤

2025年11月10日08:29 | 來源:光明日報222
小字號

點擊播報本文,約

原標題:山東青島:為人才成長提供肥沃土壤

“手機點一點提交申請,兩天就收到了住房補貼!”不久前,在山東省青島市嶗山區扎根的濰坊小伙武立新,感受到青島人才“政策禮包”帶來的驚喜。

2025年7月,青島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生態的若干措施》,圍繞人才發現識別、支持培養、賦能創業、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了20條政策措施,著力為人才成長提供陽光雨露和肥沃土壤,打造人才成長的“熱帶雨林”,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力。

“當前,人才競爭的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從注重人才規模數量轉變為注重人才效能發揮,從‘拼政策、拼補貼’轉向優化人才發展生態。”青島市委組織部副部長梁述軍介紹,措施的出台,目的就是精准發現人才、托舉人才、成就人才,為各類人才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

堅持唯才是舉,打造市場化、績效化人才識別生態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盡管破‘四唯’的倡導已深入人心,但當前人才評價體系較大程度上仍受傳統觀念束縛,過度依賴學歷、職稱、‘帽子’頭銜以及論文數量等硬性指標,會導致許多具有高潛力的創新人才無法得到應有的發展機會。”青島市委組織部人才工作處處長許峰說。

圍繞“誰是人才、支持什麼人才”,青島堅持“破四唯”與“立新標”相結合,以“唯才唯績”為標尺,通過以績推才、按薪定才、以賽選才、專家薦才、平等待才等創新性措施,讓各類人才享有公平競爭、脫穎而出的機會。比如,針對高校院所科研人才、企業技術技能人才,實施以績推才、按薪定才,對年度成果轉化交易額達500萬元以上的,或企業給予年度薪酬達80萬元以上的,即可認定為青島市高層次人才,享受相應的高層次人才配套服務。

青島國信制藥有限公司員工陳陽生,從事化學藥品研發工作近30年,通過用人單位自主薦才政策,被認定為青島市緊缺人才。“這一政策讓企業在引進高端人才時更有底氣,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青島愛才助才的誠意。”陳陽生說。

助力人才成長,構筑梯次化、接續式人才成長生態

“熱帶雨林”不隻有參天大樹,也有灌木叢林。同樣,良好的人才發展生態,不僅要人才資源富集,還要結構多元。在青島,無論是頂尖科學家、創業先鋒,還是技能工匠、青年學子,都能找到自己的舞台。

“公司成立以來,青島市通過人才政策給了我們500萬元扶持資金,又通過平台公司投資了500萬元。隨著公司的發展,政府又幫我們聯系了新的廠房,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青島康普銳斯能源科技公司創始人尹智畢業后,一直專注於液驅壓縮機的設計和研發,累計獲得45項國家專利認証。在青島市人才政策的接續助力下,該公司已成長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聚焦托舉青年人才,青島持續加大資助比例。比如,支持企業面向高校A類學科,聘用一批理工類碩博研究生,在企業工作滿3年后,將給予博士30萬元、碩士20萬元購房補貼。同時,青島還堅持每年選派一批優秀人才,到國(境)外知名高校院所訪學研修,打造一支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

賦能創新創業,構筑體系化、專業化人才賦能生態

如何吸引留住人才?青島結合人才創新創業需求,通過推動概念驗証、壯大經紀團隊、促進創業孵化、集聚耐心資本、開放應用場景等舉措,著力解決科研人才在市場拓展、企業融資、場景應用等方面的短板問題。

概念驗証被稱為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裡”,關乎實驗室的成果能否順利走向市場。青島市以最高2000萬元的力度支持概念驗証平台建設,目前已打造26家概念驗証平台,並在全國首創雲端研發中心概念驗証平台,讓來自高校的成果、技術與企業的真實需求上“雲”,利用大數據技術精准匹配,持續提升轉化效能。

大工(青島)研究院院長姜大川是首批被評為青島拔尖人才的技術經紀人,他以企業“出題目”、院所“作答案”的邏輯,一方面,深入挖掘企業真實需求,將其翻譯成技術語言傳遞給科研人員,同時凝聚科研人員力量面向企業需求“定制”新技術﹔另一方面,他幫助技術回到生產線滿足企業需求、推動產業發展。

像姜大川這樣的技術經紀人被稱為“科技紅娘”。目前,青島已累計培養技術經紀人2200余人,創新成果供給與產業需求對接效率持續提升。

用心用情服務,構筑精准化、高效化人才服務生態

“青島正在構建一個服務友好、生態完善的國際人才高地,讓像我這樣的外籍學者能夠快速融入新環境,從個人成長到跨國團隊落地,我受益於這片土地的溫度與速度。”中國政府友誼獎獲得者納賽爾說。

“通過強化主動服務意識,優化人才服務體驗,我們要讓人才有更多獲得感和歸屬感。”青島市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高杰說,比如,打通部門壁壘,推動青年人才安家補貼兌現時限由過去平均3個月縮短到1個工作日,截至今年9月,已為4.6萬余名青年人才發放安家補貼、購房券累計7.9億元﹔“青島市免租金住宿保障平台”上線,來青求職、就業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可申請最長12個月的免租金住宿﹔拓展“人才碼”使用場景,解決好人才教育、醫療、出行、出入境等“關鍵小事”。

一系列舉措讓各類人才紛至沓來。2024年,青島全市新集聚各類人才26.7萬人,人才總量突破287萬人,連續多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中國城市、中國最佳引才城市等,城市人才影響力持續提升。

(記者 劉艷杰)

(責編:李昉、孫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